桃園市原民局27號,舉辦「找回中輟原住民青少年的希望」論壇,其中,深入桃園復興區校園,有近10年輔導經驗的社工師黃雅伶分享,原民青少年中輟原因,除了情緒困擾外,年紀輕輕就提早成為支撐家庭經濟,是關鍵因素。
(桃園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師 黃雅伶:
那我們在部落的孩子,因為他們的親職化,也就是很早就要幫爸爸媽媽,照顧弟弟妹妹 或照顧家庭,這個撐住家庭的這個力量,其實讓孩子的童年減少了很多,所以他們在5 6年級的時候,就很想要變成大人,然後可能缺愛,所以當他們一旦國中的時候,變動跟浮動的比例非常地大,這個就是我們中輟的高峰期)
論壇也邀請曾任桃園介壽、文昌國中,現任大成國中校長蘇佐璽與談,他提到任職過3所學校,原民學生都是零中輟,可以多從理解學生成長文化背景來著手。
(桃園市大成國中校長 蘇佐璽 泰雅族:
原民的孩子會多碰到什麼問題,就是文化因素的問題,因為一般的學校,它的課程教學活動,比較難以去服膺,孩子的文化成長背景,所以原民的孩子,就多了一層文化因素)
(桃園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社工師 黃雅伶:
其實中輟它只是一個行為的表象,在部落的孩子裡面,很辛苦的是他們,需要撐住他們自己,也要撐住他們在學校的狀況,所以這個很多元的情形,我們也看見了,如果夠陪伴孩子的重點,也要陪伴家庭一起撐住孩子,我覺得這個是很關鍵的,一個中輟輔導因素)
黃雅伶指出,去年桃園市教育局設置偏遠學校條例,納入2名專服人力進駐學校端,普查6年級學生家庭狀況,就有機會在國中端承接住問題家庭,避免青少年中輟。
(桃園市原民局長 Temu Nokan (林日龍) 泰雅族:
我想 我們(原民)局裡面,從事這個業務,在局裡面只有5分之1的人力,所以說要借重我們,都會區12區的原服員,以及我們原家中心 能夠全力地,全力地來掌握我們中輟生,希望他(中輟生)能夠回到學校)
桃園市原民局長林日龍指出,桃園市原住民族人口,有可能在明年就超越台東縣,如何降低原民青少年中輟比例,也需要借重社福團體、原家中心一同介入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