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協助地方推動原教工作,教育部每年邀請各縣市代表,及原民重點學校校長,研討原住民族教育議題,9月26號一行人來到桃園市介壽國中,分享交流。而在介壽國中泰雅文化課程中,老師不只將傳統美食Tmmyan搬到課堂,也透過實驗分析這項傳統美食的製作原理。
(桃園市介壽國中總務主任 陳昭惠:
用泰雅的一些文化裡面的一些物質,然後跟科學作結合的話,他們就會可以理解,因為我們都是用一般的教科書,教科書其實比較適合漢族,並沒有比較適合原住民,假設用原住民的方法,去帶孩子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跟他的生活作結合)
而宜蘭大同國中校長強調,如何將傳統知識領域結合學科領域,都是各校推動原民實驗教育,或民族教育,必須要面臨重要挑戰。
(宜蘭大同國中校長 Watan Silan (胡文聰) 泰雅族:
這部分就是我們在做實驗教育,或是民族教育的學校,都在利用在課程規劃的時候,就用文化回應的方式,把民族教育的課程跟領域的課程,那這兩種領域的老師,透過對話討論把它跟一般的領域,結合在一起是一個工程,那不過那是一個目標)
除了針對原鄉教育政策,教育部綜規司指出,目前有近半原民學生在都市就讀,因此都市原住民面臨到的教育困境,也應納入討論重點。
(教育部綜規司副司長 王明源:
以今年的主題來說,那我們也發現說,原住民其實有很多學生,其實已經到都會來了,那他占的比例已經快接近一半,那他的學習也是面臨相關的問題,所以我們在今年討論的議題,有將都會原住民的實施,哪些問題那些挑戰也拿出來討論)
原住民族教育法108年修正通過後,政府跟學校端,如何通力合作面對挑戰與創新,接下來也都將在持續召開的協調會,滾動式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