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記者
Husung Nahaisulan (曾世偉) / puljaljuyan (李耀維) 台北市 / 新北烏來

農委會研發最新技術 質譜快檢農藥平均僅需10分鐘

從農產品萃取的採樣品,放進層析質譜儀,僅需10到25分鐘,就可取得農藥殘留的檢驗報告。這是農委會藥毒所研發的質譜快檢最新技術,目前領先國際獨步全球,並取得多國發明專利。農委會要將質譜技術,推廣到田間作物採收前,或大型果菜批發市場拍賣前檢驗。

(農委會主委 陳吉仲:
像豆芽菜、豌豆、芹菜等,這一些的不合格率透過質譜快檢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把不合格率,比如說以北農來講,芹菜就可以從20%的不合格率降低到5%,我們期待後續更多的產地跟消費地、果菜批發市場,甚至大型的通路,都可以一起來採用這個技術。)

農委會也與民間合作,增設9處區檢中心、4處大型果菜市場,及4處民營、法人實驗室,協助先檢後售的服務,只要農產品不符合規定,現場直接銷毀。檢驗費用也從原本每件4000到6000元,調降到800至1200元,減少農民與業者檢驗成本。

(農友 Walis 泰雅族:
可以更提升我們在原鄉的農友,它可以提升我們技術之外,也可以避免我們在做有機農業的部分,少走一些不正確的道路。)

(中興大學農藥殘留檢測中心主任 黃姿碧:
其實AI技術的建立,非常重要的就是一個資料庫系統,包括你的數據的判讀,它非常需要很廣大的資料庫系統,由農委會跟藥毒所,所建立的資料庫系統,在技術層面上可以做一個提升。)

質譜快檢即時又高精準度特性,第一時間阻擋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未來也會利用人工智慧與資訊科技,建立農民用藥資料庫,分析高風險用藥農民並輔導農民,達到溯源一條龍的農安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