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部落的傳統喪禮歌謠吟唱文化現今幾近消逝,不過巴拉雅拜(Parayapay)部落還有位81歲的耆老Nikar賴蘭妹還會吟唱,經部落族人提議希望保存後,獲得台東縣原住民無形文化資產審議會決議,登錄為縣定口述傳統,賴蘭妹耆老成為這項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者。
(台東縣政府文化處長 鍾青柏 :
當地的族人都很高興,他們覺得這樣子的傳統可以延續下去,他們可以直接感受到跟祖靈的互動,那種情感的連結,聽說這是宜花東三個縣,第一個通過的口述傳統,全國目前也不超過10個,所以我們覺得滿珍貴的。)
巴拉雅拜喪禮歌謠吟唱文化,共分為pa'olic、mifukayay及mirakatay。pa'olic則類似除喪儀式,喪家經過pa'olic之後就可以參加豐年祭。mifukayay是針對喪偶之人,在河邊進行除穢時吟唱,希望喪偶的一方不要再掛念對方;mirakatay則是回到喪宅後,由領唱者帶頭領唱,亡者親友跟著附合,吟唱內容關於亡者生前事蹟、與親友間的互動並藉此撫慰亡者親友。
(巴拉雅拜部落耆老 Nikar (賴蘭妹) 阿美族:
安慰在世者,說你們的父親過世了,要保重,子孫們都要保重,你們的長輩離開了,對著喪家講述,有人過世就會有這個除穢祭,以前老人家是這樣,我並沒有刻意去練習,就耳濡目染看老人家的字典。)
(巴拉雅拜部落居民 Yodo (黃冠雄) 阿美族:
有聽過有看過他們唱這個歌,可是我們不曉得意思是什麼。)
(巴拉雅拜部落居民 楊美妹 阿美族:
我就覺得說,如果再沒有把它保存的話,或者是去唱的話,去練唱,這些老人家都一個一個走了,我就會覺得說很惜。)
阿美族的喪禮歌謠吟唱,能夠在配合喪禮氛圍的情境下,即時引詞吟唱外,跟部落的關係也必須融洽,獲得部落認同,才能夠帶領其他部落族人跟著附合吟唱。巴拉雅拜(Parayapay)部落傳統喪禮歌謠吟唱文化,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後,縣府表示將向中央爭取經費辦理訓練計畫,讓部落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