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6
記者
綜合報導

雙十族人說願景 盼語言文化傳承

上週六政府慶祝雙十國慶,總統向國民說明三大策略方向,而族人期盼的是什麼呢?有族人期望族語跟文化可以扎根延續。

慶祝中華民國109歲生日,總統發表演說,向全國人民說明政府三大策略方向,而族人的期盼呢?經歷過禁說母語的年代,族語流失嚴重,現在要恢復需要花費許多的心力。

(部落文史工作者 金清山  Truku
mawaungu bengeka ki cekele
流亡的語言,流亡的語言,我們族語也是國家語言了,不是只有外來政府語言才是國語,不要再使用外來流亡政府的語言,與孩子進行溝通對話,我們就善用自己語言,與孩子溝通對話,孩子也就不會忘記自己母語了,下一代也不會忘記你的母語。)

(語推人員 江素珍(umus)  Kavalan
padrumulru ki vaga
在推動噶瑪蘭語上,我們要很努力的配合政府族語復振的決心,家裡的阿嬤、小朋友,使用族語溝通的不夠,爸爸媽媽在家講族語,這樣的環境學習,自然而然就會講族語,也能向下扎根族語的傳承。)

雖然現在有許多的族語復振政策,但族人認為族語教育應該要回歸家庭。

(眉溪部落耆老   Sapu Neyun  Seediq
族語教育這一塊呢?我個人的想法是這樣的,現代教孩子族語,最好是能夠在家庭學習,在學校學習族語也是很好,小孩一旦回到家裡,如果父母屬於不同族群, 有的是布農,漢人不會說賽德克語,語言的溝通方式只能使用國語,小孩子就無法使用自己的語言(賽德克族),就是我個人的一個想法,我很贊成族語在家庭裡直接學習,由父母親自教、說是最好的,學校配合學習更好,因為學校是基本教育,回歸家庭學習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但如何讓族語可以回歸家庭學習,在族語斷層嚴重的情況,如何改善還需要仰賴各方的努力。面對文化的傳承,已經有許多大學設立原住民族專班,有耆老對文化的復振持樂觀的態度。

(南和部落耆老 Drangadrang(林時吉)   Paiwan
marudrange ki Nangehe cekele
我們原住民的祭典,目前因為慢慢重新受到重視了,怎麼說呢,因為你看,我們(台灣)各大學都有所謂的民族學院,也都陸續成立原住民族專班,這是很好的方式,(文化)不會消失,我們的族語慢慢被復振了,寒暑假期間,學生也學習讓文化扎根,我們的母語族語,學校及政府也同步推動,對此,部落族人都非常高興,認為我們族群不會消失了。)

每年政府慶祝中華民國生日,但因為殖民政府的侵略而消逝的原住民族文化、語言,在政府提倡的轉型正義中能不能更有效的存續,族人引頸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