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0
記者
綜合報導 花蓮豐濱

立德部落近石梯坪漁港 擁有豐富海洋資源

花蓮豐濱鄉石梯港漁業發展興盛,是濱海而居的噶瑪蘭族的經濟來源之一。年近60歲的立德部落領袖陳朝靜夫妻,有20多年捕魚經驗。接近傍晚,石梯港聚集著動力漁船,漁民們準備所需工具,在開航前,以傳統方式祈福一切順利平安,更傳達著對大海的敬畏。

(漁民 adian(陳朝靜)  噶瑪蘭族:
5點就可以出發,不要太暗,最慢5點半,撒網地點遠,在立德海域5組漁網,明天收的話,(需要多久?)也是要2個小時至2個小時半左右,明天收,(那也要10點回來?)你看5點半到那邊(港口),也要7、8點會進港。)

捕魚是相當費力的工作,出海捕魚,充滿不確定性,至於能收穫多少,也難以預測,但懂得自然之道的噶瑪蘭族人,早已學會如何跟大海相處。捕魚夫妻默契十足,丈夫負責開船,妻子則下網,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漁民 adian(陳朝靜)  噶瑪蘭族:
(今天海況如何?)浪滿大,(水流怎麼樣?)水流很大,(會引響作業嗎?今天準備下幾組漁網?)要下5組,原本要下6組 ,因為風浪大(浪大)下網時間有點晚了,慰勞一下,我們在立德放(網)就好了。)

第二天清晨,漁船再度出發,循著前一天下網浮標位置,迎接漁獲。不知不覺天色已亮,看似晴朗無雲,但環顧四周,一陣陣波浪危機四伏,漁民也習以為常。拉起漁網,有了意外驚喜,第一時間儘快冰鎮確保魚的鮮度,辛苦的捕魚,總算有一些收穫。

(聲音來源:漁民 adian(陳朝靜) 噶瑪蘭族:
好多喔,大的流水,快到了,好多魚,沒有龍蝦也有魚太陽出來了。)

漁船緩緩停靠港口,買家早已守候港邊,等待議價取貨,一旁還有待買現撈活魚的民眾,漁獲一上岸就被搶購一空。

(漁民 adian(陳朝靜)  噶瑪蘭族: VS.  漁民  Pelesang Qadadu(鄭春蓮)  排灣族
這個是比較好的魚這個價錢,這個價錢普通啦,差不多200多,(這些魚要賣到哪裡?)有人專門收購,(這龍蝦算很大?)1斤多,捕滿多的嘛,哇。)

漁獲雖不多,但對陳朝靜夫妻而言,足以滿意。漁民對海洋心存感激,更希望維持海洋生態平衡,讓石梯坪漁業能永續發展。結束了一天作業,漁民們回家休息,等待傍晚的再次出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