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記者
tjuku (高孟璟) / Kawa (施俊銘)  台北市

教育部推"樂器銀行" 學童南海劇場展成果

教育部4年前,成立"樂器銀行",來統整媒合、交換許多閒置已久沒人使用的樂器,12月15日特別選在有"台灣現代戲劇搖籃"之稱的南海劇場,辦理成果發表會,讓偏鄉學童展現、得到樂器之後努力學習的成果。

推行美感教育,教育部結合產官學界資源,成立"樂器銀行",營運4年多,首次讓接受援贈樂器的學生,站上南海劇場發表成果。

(教育部長 潘文忠:
panirsirngen  do 教育部
看到我們的同學,因為有這樣的機會去接觸跟使用,所培養出對藝術的喜歡,而且是自發性地會覺得非常期待,能夠自己成為一個很好的演出者)

其中,來自台東卑南國中、曾經歷2018年普悠瑪翻車事件的李旻瑄,重拾喜愛的薩克斯風,開啟新生活。

(卑南國中學生 李旻瑄:
mivatvatek 
因為我那時候是嘴巴有受傷,然後因為它沒有感覺,所以它沒辦法控制它的(開合),對 所以我可以藉由這個薩克斯風,來復健我的嘴型,因為現在嘴巴會有點歪歪的,所以如果用這個的話,我就會知道說,下嘴唇要往中間移動一點,然後就可以慢慢調整回,我原本的嘴型)

除了療癒失去老師跟同學的傷痛,有了"樂器銀行"協助,也讓一群喜愛音樂的孩子,有了凝聚力。

(卑南國中學生 saanuy (高子莘) 排灣族:
mivatvatek
因為我們原本一開始,剛進去的時候都是,2 3個人共用一個樂器,後來有教育部樂器銀行,捐助樂器給我們,我們就可以,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個樂器)

(卑南國中學生 陳俐妏:
mivatvatek
我七年級的時候,就是剛開學的時候,就是不喜歡學校,會怕生 然後就一直逃學,就有一次機會我加入薩克斯風,然後遇到了很多朋友,然後我就慢慢開始可以適應學校)

(卑南國中校長 游數珠:
很謝謝樂器銀行,能夠捐贈這個樂器,讓我們有這些樂器能夠在孩子們的,身心靈裡面萌芽) 

透過統整閒置樂器、捐贈給需要的學校,教育部"樂器銀行"走遍100多所偏鄉學校,落實推動美感教育,讓孩子學習藝術之路,能走得更加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