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1
記者
綜合報導

搶救"祖先聲音" 族語納必修課掀爭議

(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台元
wakingkiw sabulrwane ki kuka
從過去這個單一語言來看,其實單一語言背後精神就是同化政策,同化政策他的語言不准再表現出來,就是被壓制,甚至被消滅,所以這個部分就是,國語才是唯一的國家語言,原住民族語就在這個情境底下,它變成了一個失語的,就是經歷很大的一個語言的一個轉換。)

敲下議事槌,正式三讀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法案中,第一條確認原住民族語言是國家語言的地位。

隔年107年12月,國家語言發展法三讀通過,其中第9條明定,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象徵著原住民族語言的教學,將從國小延伸至國中、高中,並且最快在民國111年正式實施。

臺灣原住民族的語言,歷經荷、西、明、清、日據時期至國民政府,長期的殖民語言及國語化政策影響,讓許多族語瀕臨滅絕,西元1987年解嚴後,國家興起原住民族語言復振的風潮,開始從政策面來推行族語復振,並在2001年,教育部正式實施鄉土語言納入正式課程中。

(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台元
wakingkiw sabulrwane ki kuka
為什麼要做族語復振,它一定是族語面臨消失的危機,我們叫做瀕臨危機的語言,瀕臨危機的語言,全球有2千多種,台灣就是有24種,這24種有程度上面的差別,大概有8種已經消失,也就是所謂平埔族的語言,16族語言都是瀕危語言,邵族是極度瀕危。)

(你的祖父和你的祖母會說魯凱語嗎?)是的,我的祖父和我的祖母很會說魯凱族語,你念這一段課文,你生病的時候,誰帶你看病。

(政大民族學系主任 王雅萍
suning ki Cengecetasi
最嚴重的一個情況下,大概是在民國70年到80年代,就是現在民國60年跟民國70年出生的這批小孩子,我常常把這批人叫做失語的世代,所以本來一般的母語,都可以是在家庭就可以去,就是去傳承的, 但是我們原住民的語言,就是快速流失。)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Amis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現在絕大多數的原住民的父母親,在當父母親的這一代,3、40歲的這一代是被剝奪的這一代,當絕大多數原住民沒有辦法使用自己的母語的時候,我們怎麼認為說,他在家裡可以把族語當母語來教給下一代,今天不是意識的問題,今天不是他要和不要的問題,他是能和不能的問題,他既然不能了,那你要說家庭要去負擔這個責任說,要把這個族語在家裡面去傳遞下去,這件事情就是一種自殺,過去叫謀殺,我們用政策去謀殺了這個語言跟文化,現在你認為這個語言應該要回去教這件事情,就是你要讓原住民繼續自殺。) 

原住民族語言快速流失,在生活中,在家庭中,不再是族人溝通語言的第一選擇,過去殖民政府從教育著手改變語言的使用習慣,現在原住民族社會大聲疾呼,語言從哪裡消失就要從哪裡救回來。為彰顯國家語言平等的理念,並因應國家語言發展法,國家教育院啟動12年國教相關課程綱要修訂工作,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排入國中及高中階段,按照目前國教院規劃,7到9年級,將安排每週1節的必修課程,但部分課審委員認為,這將排擠其他課程,也可能為學生帶來負擔,因此會中也再提出3個方案,分別是維持原案,或只剩7年級必修、8到9年級改成選修等方式,但經過數週討論,有4名委員先是退席抗議,之後選擇請辭。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阿美族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這件事情來說,對於也許我們不是第一線在學校的教育工作者,可是我們很清楚,那個感覺,就是再次把你剝奪掉,我認為那個過程粗暴到說,你就是要摀住孩子的嘴巴,他沒有辦法繼續再說話,我們是我們的語言,這句話意思是,當我開始使用這個語言的時候,那就是我了,人家很清楚聽到這件事情,就清楚你是誰,我不需要解釋一長串我是誰,我不需要拿戶口名簿出來告訴你說,我是誰,我說話我就已經表達了我是誰。)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Bunun
hakasi ki Tunguhwatasi
可能高中(國中)端的老師,他們並沒有去反本土語言,但是他們只是不太能夠理解,譬如說我們族語的存亡危機的迫切性,所以他們總以為說國一上族語課就夠了,國二國三就不用上,國一講句坦白話就是不太夠用的,因為這樣只有從現有的國小六年,往上推一年而已,我們是比較期待往上延伸三年,甚至到了六加四。)

(教育部國教署高中組長 張永傑
kiacapili wabulru tangadrane kukiwbu
當次會議討論過程中,有部分的委員中途離席,不過因為出席委員仍舊達到了法定的開會門檻,因此會議持續進行,會中針對國民中學的課程架構部分,因為還需要時間做充分地討論,因此會議決議,先擱置相關議題,教育部尊重課審會的民主運作機制,後續也將持續依法進行課綱審議程序。)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阿美族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回到課綱這件事情來說的話,你只是一個最低限度的,回應法律上的要求, 當一個孩子問你說,我為什麼國二,就是8年級9年級沒有族語可以修的時候,那你要怎麼回覆說,學校其實是在尊重多元文化的,這個其實這個概念是很矛盾的,學校又如何告訴原住民家長說,我們是重視你們語言跟文化的存在,又如何跟學校所有的人,跟老師們說,我們其實應該更要提供他們更大的空間跟條件,讓這些台灣多元文化價值成為每一個人的能力。)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 (陳張培倫) 布農族
hakasi ki Tunguhwatasi
我覺得這次是整個原民社會和教育界對話的一個好的機會,因為畢竟我們整個的語言和文化的流失,以前的學校系統,它有一定的角色在裡面,所以從轉型正義的角度,現在學校端這邊,不管哪一級的學校,它必須要有自我省察,自覺到說,整個學校體制是,迫害原住民族文化的一個幫兇,你現在要表是某一種族群平等,要落實轉型正義,做一些彌補的話,學校態度要積極一點,困難是在,可是我們到底該如何去解決,大家可以儘量去討論。)

這樣的事件傳出,搶救族語國高中必修-原住民教師聯盟發起搶救族語行動,提出3大訴求,基於憲法增修條文,教育部應負起族語傳承發展責任,維護原住民族學生族語受教權; 教育部應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將族語列為部定課程,國高中必修,且國中3年不間斷;並要求教育部儘速執行既定政策,完成12年課綱法定審查程序。

(原教盟代表發言 白紫‧武賽亞納  Cou
pwavaga atilingikayyane kacalrisyane
我們是一群來自各地的第一線的原住民的國高中老師,我們今天站在這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站出來,捍衛我們原住民孩子的族語受教權。)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阿美族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它是一個族語課,它在落實原住民權利的一個課程,可是學校要有一個態度是,這個族語課,我要讓學校所有的學生都認識這個族語課,我們要讓這個社會的,新一代的台灣社會的公民理解,真正的多元文化是存在的,而不是隔離說,你是阿美語就到那個教室,你是布農語到那個教室,閩南語到那個教室,實際上那個小時,我們並沒有揮它在教育,整個學校所有的成員,包含老師,當教育工作者自己對多元文化,其實是漠視的時候,我們要如何讓這個學校如何回應,現在課綱在強調的一件事情,叫做自我認同跟多元文化這件事。)

(參與陳情學生
kiapaelre kitubi panguvaga
我希望大家可以更聽到 學生的聲音,因為學生才是這個制度下被影響的人,最直接被影響的人,所以我希望大家可以更多多聽聽學生的聲音,現在有多少國中生想要學族語卻沒有環境,而且礙於家裡已經沒有再講母語了,爸爸媽媽也不會講了,所以是不是現在的教育,更要提供一個族語的現場,族語的課程給學生,所以我們一定要支持族語保持必修,每週1節1小時實施。)

(原教盟代表發言 白紫‧武賽亞納 鄒族
pwavaga atilingikayyane kacalrisyane
我們其實就是國家語言,用霸凌的方式,讓原住民的族語消失的這一代,我們這一代的老師,這一代的家長,雖然我是老師,我也是家長,其實我們已經不太會講自己的族語,變成一個失語的民族 一個族群沒有靈魂,就像行屍走肉,讓人家看不起,所以我們從小都有那種認同的汙名感,害怕人家知道我們是原住民,當我們長大以後,知道我們是原住民的時候,我們又無法用我們的身分證,族語跟別人說,我們是原住民,這樣子的痛苦,這樣子內心的扭曲,我想可能漢人朋友,沒有辦法了解,原住民孩子從小扭曲的痛苦,我們現在成為老師,成為母親,我們很希望我們的孩子,不要走我們相同的道路, 我們希望他們是充滿自信的。) 

(教育部國教署副署長 許麗娟
kiacapili tangadrane tabulrwane
目前也回到了我們課審大會在進行討論,那持續地在討論審議中 ,目前尚未進行決議,就教育部的配套措施運作當中,我們也在課審的進行當下,積極的盤點我們所有的資源,進行配套的規劃,那這些配套規劃就包含我們師資的培力,教材的部分進行研編,那我們所有的配套措施的運行順暢 ,也有利於支持第一線依照未來的規定去進行相關的開課。)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阿美族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對於家庭來說,過去的家庭,為什麼會停止跟孩子說族語,主要是因為學校不准我們說,學校連帶就影響家庭的選擇,現在我們在強調原住民權利的時候,我們在伸張,在倡議的是原住民新的,應該說在伸張倡議台灣多元價值的時候,家庭是不是能夠連帶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

(參與陳情學生
kiapaelre kitubi panguvaga
我們在這裡嚴重訴求,族語課程本土語言課程,一定要保持每周一節固定必修,而且每個年級都一定要實施,因為我們現在這群大學生,我們在學族語的路上,已經跌跌撞撞非常受傷了,我們已經很努力, 很用力的在學族語了,但是國中國小階段,我們沒有接觸到族語這個課程,所以導致我們現在學族語非常辛苦,那我們更不希望看到我們底下的弟弟妹妹,跟我們一樣有這樣子的歷程。) 

(國家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李台元
wakingkiw tabulrane ki kuka
整個社會,我們就要去推動,不管是國民教育階段,或者是終身教育階段,甚至學前教育,幼兒教育階段,都必須要喚起說,社會大眾對本土語言的共識,這認識或者是它的我們講它的積極性,去維護它 保存它,進而多去使用它,這樣一個精神,這個理念應該是未來推動語言政策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說,政府也好,民間也好,必須要去不斷帶動這樣的運動,說族語的運動,用族語的運動。)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Tunkan Tansikian(陳張培倫)  Bunun
hakasi Tunghwatasi
我們現在就是要塑造一種趨勢,你不但要學主流社會的東西,我們同時又要學我們的語言跟文化,你要在社會爬的時候,你有雙能力,你比較能夠爬,從這個人性的角度去看。)

(政大民族學系主任 王雅萍
suning mingzuku Cengta
因為國家語言法是規定111年就要上路,111年上路的話,只剩下2年的準備期,那個課綱過了以後,我們還要做那個課程手冊,還有要編教材,還有老師的培訓,所以我們等於是,教育部的師資培育,原民會的族語專職老師,原住民的族語學習中心,然後大學端的族,這些其實都已經在位了,就是差那個就是課綱一個修改的一個微調,通過之後就全線上路,我們不能再等下去了。)

(台灣阿美族語言學會理事長 Sifo Lakaw(鍾文觀) 阿美族
lrisecange ki sihwi vaga Amise
有沒有課綱,課綱裡面有沒有必修這件事情,不是只有學校的事情,它會連帶影響到家庭,怎麼去思考,自己的語言跟文化價值,我們應該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思考這件事情,族語其實是很有能力的,因為當你會使用這個語言的時候,你其實是一個另外一個角度在看這個世界的能力,所以當你學會兩個語言的時候,那是意謂的是,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裡面去看見一件事情,那個其實是叫能力的,所以大家不要陷入了,族語只是拿來溝通,或是保存文化而已,而是應該讓它發揮在當代的 下一代看世界的能力,所以,當你會族語這件事情,它可以滿足你的自我認同跟表現自己是誰這件事情。)

教育部表示,絕對會尊重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精神和條文,逐步完成第9條的規定,也會在課綱審議中拉近彼此的認知。原住民族語言,乘載著一個族群的文化,絕對不只有溝通的功能,當學校成就了族語地位,奠定學習族語根基,進而影響的是家庭,還有整個大環境對於多元文化的接受度和友善程度,政策影響語言傳承,大社會影響原住民說族語的勇氣,唯有彼此尊重,才能建構出族群共榮的那條路,1990年代開始的原住民族語言復振,到今年邁入30年,家庭、學校及社會大眾,對於語言傳承責無旁貸,因為當一個文化成為眾人共同重視的資產,才能找到國家語言的真實存在價值,才能在這塊土地上深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