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把鏡頭帶到台南,日前札哈木會館辦理"原樂駐札-臺灣原住民族群樂器"主題特展,共展示30多件不同族群的竹製及木製樂器,希望台南市民一窺原住民傳統樂器的風采。
與台灣原住民族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食衣住行都用得上竹子,為了向民眾分享原住民豐富的傳統竹樂器,台南市札哈木會館辦理「原樂駐札-台灣原住民族-樂器主題特展」,共展示30多件不同族群的竹製跟木製樂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泰雅族口簧琴、賽德克木琴、阿美族沙鈴,還有排灣族的雙排鼻笛等。
(民眾 謝旻祐
dehdeh
其實是看到鼻笛就想要來這裡看看,為什麼原住民會把它拿來當作樂器,它背後象徵的意義是什麼,看完(展覽)之後,會覺得用鼻笛當樂器真的滿特別的。)
(民眾 曾庭歡
dehdeh
(哪個樂器妳印象最深刻)賽夏的臀鈴,因為它滿漂亮的。)
現場也展示,最具代表性的泰雅族傳統多簧口簧琴,呈現出較其他族群在製作口簧琴上的成熟與精良。除了製作難度較高以外,吹奏技巧也較為困難。現存的口簧琴而言,仍然以泰雅族口簧琴較為普遍與成熟。
(札哈木會館策展人 沐古易 阿尼舞 阿美族:
mimong no vazay a tao
今年有增加了一些樂器,像泰雅族的多簧琴,一簧到五簧的樂器,最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我們有做一些文物的調查,將樂器的歸屬或是製作人是誰,我們特別把他加註上去。)
展覽期間,也讓民眾體驗樂器的製作過程,並認識傳統樂器的文化意涵,展期將到6月20日。歡迎民眾了解台灣原住民傳統樂器文化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