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Uliw(李承遠) 桃園復興

扭轉疫苗緩打潮 桃園衛生所勤與長者溝通

自從長者接種AZ疫苗後,長者疑似接種身亡的消息在各新聞報導中流竄,即便有案例與疫苗無直接相關,仍衝擊長者對疫苗的信心。

(民眾 Temu 泰雅族:
因為我爺爺本身就有三高,所以其實他還是,家人的顧慮會怕說打疫苗,可能會發生一些事情什麼的 )

於是各地出現緩打情形,立委伍麗華就收到,有部落疫苗施打日僅1位長者到場接種。緩打潮衝進部落,讓擁有醫師背景的立委廖國棟擔憂,這樣的現象對部落防疫相當不利,呼籲各衛生所能加強衛教宣導,提升長者接種疫苗意願。

(國民黨立法委員 Sufin‧Siluko (廖國棟) 阿美族 :
如果他沒有打沒有免疫力,感染了然後又變成一個傳染源的時候,那個不是他個人的事,而是整個社區而是整個,他周邊的人統統都會受到風險 )

會有這樣的情形不是沒有原因,復興區衛生所主任林德文表示,在講求效率的施打過程,容易忽略長者心理狀況,加上網路及媒體對疫苗副作用的報導催化,更讓長者對接種疫苗,有無限的負面想像甚至恐懼。 因此該如何在效率及品質中取得平衡?林德文表示,"傾聽"很重要。

(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其實我覺得長輩他有很多的擔心,很多的包含家人給他的,包含電視媒體報章雜誌給他的,但是他沒辦法去解讀這些訊息,我覺得我們專業人士,特別是一直在偏鄉服務的,我們就有義務去讓他,吸收了解這些訊息 )

尤其有慢性病史,或是有過手術的長者,因為用藥複雜,使得他們擔憂血栓發生。但林德文表示,AZ疫苗引起的血栓較為特別,與一般民眾認知有所差異,而這些都需透過醫事人員,一一與長者溝通,才能讓他們卸下憂心。

(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對每個長輩他都希望說,你要知道我還有什麼狀況,其實他需要的一點是時間耶,雖然疫情追著我們,希望達到全體免疫,可是在這緩打潮的時候,我覺得對所有的醫療或專業人士,我還是會提醒說,有時間就多跟長者溝通 )

林德文提到,許多地區會採集中在大型場館的施打方式,提升效率,但在原鄉地區多為長者一個一個施打,雖然有點慢,但醫師卻有充裕的時間了解每位長者身體的特殊性,溝通及詳細的資訊傳達,才能降低長者對疫苗的疑慮。


而目前疫情就是得靠適當的防疫作為,以及疫苗來對付,因此林德文呼籲長者們,在與醫師的溝通評估後,儘量接種疫苗來抵抗這波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