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分畢業季剛過,不少畢業生準備邁入職場迎接新生活。由於北部都市工作機會多,許多原青決定踏上北漂旅程。但從原鄉離開進入繁華大都會生活,就有原民青年分享,除了經濟壓力變大,也曾因為族群身分,在職場上遭受異樣眼光對待。
(北漂青年 Muslin 泰雅族:
其實找工作上面多多少少都會一點,你要說困難到沒有,可是你正式進入一家公司的時候,你當你說你是原住民的時候,還是會有人用一個,還是會感受到一點異樣眼光,然後他們會覺得說,不知道我這四五年外面工作的經驗來說,他們都會想說,怎麼大部分的原住民要麼有以前的刻板印象,然後外加怎麼那麼多的adju(姊妹)。)
除了族群身分問題,面對消費力龐大的都會地區,經濟壓力也時常壓著他們喘不過氣。根據109年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年度報告,全台20到24歲原民青年,平均收入落在兩萬六,25到29歲則是三萬元,剛出社會青年來到台北,要能收支平衡、還要存下積蓄,都不容易。對於自行接案的剪接師Saljeng來說,可說是龐大的壓力來源。
(北漂青年Saljeng 排灣族:
生活壓力是滿大的,你租一個小套房要一萬,至少要住好一點的,至少要一萬到一萬二這樣子,對,那接案其實,我接一個案子,就等於是付一個月的房租,所以我一個月必須得接兩三個案子,我才可以有穩定的收入。)
學者指出,原民青年在就業上跟一般青年遭遇問題不同之處,在於身分跟經濟背景,不只要顧到自身生活開銷,還要寄錢回家。面對這些壓力,學者呼籲善用網路資源,透過相關網站尋求幫助。
(電訪 東華大學民發系副教授 陳張培倫 布農族:
你在求職或者是工作的過程當中,遇到甚麼問題,他們都可以幫你諮詢這樣子的管道。)
生活壓力,不只是都市原青才會遇到,學者建議當壓力大到喘不過氣時,就該尋求適當協助,或轉換一個環境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