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舞作為維繫情感、傳遞文化的重要媒介,基隆市原民文化會館就特別舉辦《憶起站在舞台上no mita》樂舞回顧展,希望讓大眾知道在過去的12年中,基隆傳統樂舞代表隊是如何透過樂舞,傳承文化。
在面臨現代音樂及主流文化的衝擊下,懂得自己傳統歌謠或舞蹈的族人相繼凋零,文化傳承也面臨相當嚴峻的考驗,但有一群人在基隆用12年的時間,不斷地傳承原民的傳統樂舞,希望能在耆老、長輩還未凋零完全之前,將傳統歌謠或舞蹈留在年輕人身上延續文化。
(基隆傳統樂舞代表隊團長 Lingad(張崴捷) 阿美族:
來這個樂舞團之後,我有學到我自己的一些就是傳統古謠跟文化的一些知識,然後也讓我慢慢走向編舞的老師,然後有帶團去比賽這樣子。)
(基隆傳統樂舞代表隊團員 O'ta(陳志龍) 阿美族:
會想要表達我自己,就是可能,把我曾經的經歷,分享給大家知道這樣,我覺得很開心,能夠把我覺得很有意義的事情做出來。)
透過《憶起站在舞台上no mita》基隆市原民館樂舞回顧展,不只回顧基隆市傳統樂舞代表隊12年來的點點滴滴,更將團員在傳承傳統樂舞上的重要連結,展示出來。
(基隆傳統樂舞代表隊團長 Lingad(張崴捷) 阿美族:
爸爸之前,就是每一年的豐年祭,都會帶這個情人袋,然後,他在臨終之前,他把這個情人袋傳給了我,就想說,對於這個文化的使命感非常的重大珍貴。)
(基隆傳統樂舞代表隊團員 O'ta(陳志龍) 阿美族:
我在高三擔任隊長,然後我就是跟著頭目做祈福,我不知它(祈福)的內容是什麼,可是,當下我聽完之後 儀式結束之後,我就覺得很感動,然後頭目就把那個竹杯拿給我,就說這個是能夠希望,透過我讓原民班能夠成為很好的班級,也希望我能繼續為原民文化發揚。)
(策展人 Tanabas Ispalakan 布農族:
每一次的展演或是練習的機會,都是他們在累積自己舞蹈,想要呈現的那個能量,所以我看見他們為了自己,為了傳承然後去做的努力。)
12年來,基隆市傳統樂舞隊藉著展演,學會了19首歌謠、21支舞蹈,中間也曾面臨為了工作為了被看見而跳的過程。雖然樂舞隊正逢轉型期,但團隊表示轉型不是起頭更不是盡頭,希望能繼續用自己的生命詮釋原民的樂舞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