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8
記者
綜合報導

硨磲貝納保育 蘭嶼族人憂威脅海洋文化使用權

Si'akutun a Cucipi mumuanan hai naniin masial kuangadah ning'avtan

今年5月海委會預告修正海洋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要將硨磲貝這種貝類納入保育名單,但消息一出卻引發蘭嶼族人擔憂,擔心未來族人傳統漁獵文化採集行為將可能觸法,而提出抗議。硨磲貝爭議點為何?帶您來看這則整理報導

這是有海中玫瑰之稱的硨磲貝,根據海委會110年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海域硨磲貝,受到海洋汙染 氣候變遷,採捕壓力 人為活動干擾等影響,普遍有成體比例偏低。

(聲音來源:海洋保育署副署長 吳龍靜:
Malunu tu lavian 吳龍靜
各地的調查結果,發現硨磲貝牠在數量上面,相較以往已經大幅度減少,而且個體明顯的小型化,所以根據這樣的一個,最後評估結果,認為應該把硨磲貝,列為保育類動物,來加以保護)

硨磲貝在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中,列為附錄二物種,台灣目前,僅有少數縣市,有硨磲貝的保護管理規範。

(聲音來源:蘭嶼居民 郭耕島 雅美(達悟)族:
Takidiip tu bunun 郭耕島 Yami(Tao)
覺得對我們來說,這本來就是我們,生活上會吃的東西,所以就,感覺不適用在我們蘭嶼這邊,包括很多保育法的魚類魚種,對我們來說,這本來就是我們從,早期祖先傳下來,就是一直用於食用的物種這樣)

雅美達悟族的船眼圖騰,跟貝灰文化及製作過程,才在去年9月獲准核發,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專用權,引發蘭嶼族人擔憂,認為將威脅到海洋文化的使用權。

(電訪CG/貝灰文化傳智權代表人 Syaman Macinanao (謝永泉) 雅美(達悟)族:
Takidiip tu bunun Syaman Macinanao (謝永泉) Yami(Tao)
當然我們堅決反對,這跟族人,跟其他原住民的狩獵文化一樣,我們都一直在做貝灰文化,我們現在已經做得那麼久,而且在很早,最古老的本來就是,我們的歲時祭儀裡面,就有這個貝灰文化的製作)

(電訪CG/台大地理環資所博士 林嘉男
Istaiklasan tu bunun 林嘉男
在傳統上,拼板舟的白色,就是用貝灰去做,這個顏色的塗料,回頭來看,在海洋保育法尚未通過階段,原住民族要採捕保育類海洋物種,若依照現行野保法第21條之1條辦理,蘭嶼達悟雅美族人,若要採集硨磲貝前,若是屬於固定時間舉行的歲時祭儀活動,要在20天前事先申請許可,若非定期,必須在5天前提出申請,否則將觸法)

(電訪CG/貝灰文化傳智權代表人 Syaman Macinanao (謝永泉) 雅美(達悟)族:
Takidiip tu bunun Syaman Macinanao (謝永泉) Yami(Tao)
你20天(前)去拿的貝灰,因為它還是很硬 很光滑,所以那個不能燒貝灰,我們平常燒的貝灰是,可能是前一年或是,前兩年的貝灰,然後一直放在外面,它氧化以後就比較好燒)

(財團法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周家輝 雅美(達悟)族:
Lavias mumu 周家輝 Yami(Tao)
如果他說要告訴原住民做保育,你要怎麼保育必須要作申請,因為你數量變少,我尊重你文化 但是你還是要去申請,然後搞不好有限制數量 我不曉得,但是你就是要去申請,但申請只是說你要去符合這個法令,我們會為了要服侍(從)這個法令,而去做這些事情,請問一下這個法令用意在哪裡)

面臨族人質疑,海委會則表示,將會持續蒐集各單位及族人意見,協調出,能夠保障文化與保育的雙贏結果。

(電訪CG/台大地理環資所博士 林嘉男:
Istaiklasan tu bunun 林嘉男
其實台灣最缺乏的就是,我們永遠只有國家的版本,沒有部落的版本,這個前提就是我們好像認為,部落沒有能力做保育,或者部落只是在做資源使用的消耗,而不認為這件資源使用的文化,它本身是有助於保育,我想蘭嶼海洋文化的例子,幾乎是可以推翻這樣的一個,國家假設的前提)

預告修正草案,在7月23日到期,這段期間的意見蒐集及協商,學者也呼籲,政府機關必須審慎思考,海洋文化跟原住民族,使用海洋的文化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