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9
記者
咪敏 拿拓 花蓮砂卡礑採訪報導

砂卡礑尋根 閱覽太魯閣族歷史軌跡

Powda miying pusu rudan Skadang pgkla knkla kndsan Truku

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命名是因為在400年前,這裡住著Truku族人而命名。在太管處上方有同禮老部落,二姊妹為了尋根重返心靈故鄉,因此偕同登山友準備登頂路程3.7公里,步程大約3至4小時的同禮部落。在地解說員沿路解說古道故事,年長耆老也讓尋根姊妹找到文面爸爸的獵場,以及逾百年消失的世內葬的地下穴,以及登山友熱愛挑戰的三座小百岳千里眼、清水山以及觀日出的美麗景點立霧山。

這一群穿著休閒的朋友齊聚在太管處,準備徒步登高前往天空部落砂卡礑,這裡面不僅有登百岳山友,也有尋找回老家路的尋根姊妹同行。登山口至大禮部落,路程3.7公里,步程大約3至4小時。進入頗有坡度的登山路線後,海拔高度很快攀升,此時出現的2條岔路,很快就把這行登山團體兵分二路,常常登百岳的人,就抄小路來挑戰極限體力,而剩下的就走安全平坦的山路,沿路還會碰到狗與揹工溫馨相伴。這對準備回老家尋根的姊妹,沿路細數兒時生活歷歷在目的感動,張文德解說員也分享著這座山的故事。

(美珠我跟你說,這前方是落支煙部落,你知道嗎早期上山的時候呢,那邊常常會聽到祖靈的聲音,旁邊那座立霧溪上方的山呢,那是祖先們為了捍衛家園土地,而發生太魯閣戰役的地方。)

(解說員 張文德 太魯閣族
Dseejiq pgkla rmngaw
Buya Lowkih(張文德) Truku
好我先指一下太魯閣戰役的方位,就在立霧溪方位,其實從這裡看過去是看不到啦,它是在後山,我們也不是要去針對日本人有所抗拒,我們太魯閣族人只是為了一個一些生存部落的生存方式,一直認為說我們一定要抗拒外來這種政權,不容許說我們的土地被占領,那我們以後要怎麼辦。)

(Miyu你看,我們山下的部落,哇看得好清楚,一目了然呢,那邊那個就是媽媽的土地,一目了然呢,看起來很大片,還有那塊也是我們家的地。)

當氣喘吁吁通過了坡度的考驗,眼前視野豁然開朗,這裡就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自動氣象及雨量遙測系統站,也就是大禮部落huhus ,遺憾的是沒有看到因huhus而命名的部落樹。由大禮部落平台,可俯瞰下方的立霧溪出海口、砂卡礑溪谷和在遠方矗立著的三角錐山美麗景緻,與緊鄰的是被亞泥坑挖40多年的太魯閣禿頭大坑山,形成強烈對比。解說員張文德介紹地名由來之外,也提供享受登山之樂方法。

(解說員 張文德 太魯閣族
Dseejiq pgkla rmngaw
Buya Lowkih(張文德) Truku
我們現在站的地方是大禮部落制高點,Halukuday(哈魯谷台)我們已經登上大禮部落了,為什麼大多數在山下的人都變成mrungt(抽筋)了呢,為什麼容易軟腳(抽筋)呢,因為很少爬山也很少運動,那如何提升健身觀念呢,因為以前太魯閣族的人,從小的時候常常健走,所以孩子或是像我一樣大的人,爬山都不會軟腳(抽筋),即便身上揹重物小時候還會一點,現在就不會腿軟了,所以最好的食療就是準備鹽巴,或是買一些健康飲料摻合著喝,健康飲料加一點鹽巴,因為汗流太多身體也容易虛脫,補充健康飲料加鹽保持好體力。)

解說員張文德表示每個人從山下登頂到大禮部落這裡,最大的挑戰就是體力,早期我們還可以透過流籠運送物資,現今因為風災毀損,除了揹工協助遊客負重之外,當地人只能一步一腳印,將物資揹上去。

(解說員 張文德 太魯閣族
Dmpgkla rmngaw
Buya Lowkih(張文德) Truku
我們從這裡準備出發,而這條路是早期通往山下唯一路徑,然後沿經大禮部落,可以通往大同部落,這是早期太魯閣族必經之路,而這條路是新開的路,它路比較寬是因方便林務局運輸木材,像是檜木拿去變賣等等,政府才開闢這條路,但是大禮到大同還要步行6公里,不過這段路我們就不再走路,所以從山下到大禮,大家都一樣只能徒步登頂,以前神秘谷溪暴漲的時候呢,raraw的路不能通的時候,我們也是會從大禮部落下山,如果天氣晴朗我們會從大同直接通神秘谷下山,過幾天下山時就會從那條路走回去,我會帶各位一起走早期大同的古道。)

首先張爸爸為尋根姊妹們,重溫早期耆老就地取材的登山杖,姊妹倆也緊緊隨行,開始驚嘆冒險的尋根之旅,因而也看見昔日文面父親老獵場,以及登百岳山友最想挑戰的美麗山谷。

(嗯以前不是用這種登山杖哦,以前都是用這素材做的,就是這個竹子做的,美珠這個才是,(這個比較好用嗎?)對呀,Miyu這給你用,我做好了,美珠這給你,這樣就堅固了,Miyu 換你的給我修一下。)

(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太魯閣族
Rudan tmpusu Skadang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Truku
我是Lowkih Teylung,我們現在的位置是砂卡礑,我們部落領袖是Watang Lowlung,拓荒耆老Wilang Umin,在開墾的時候,挖到一顆臼齒,我也不知道是哪種臼齒,所以就因此而命名砂卡礑。)

(抓好喔,(好,這裡是哪裡呢?)這裡是神社,是日本人的神社了。)

(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太魯閣族 VS 尋根者 Lituk Karaw太魯閣族
Rudan tnpusu Skadang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Truku VS Miying pusu rudan Lituk Karaw Truku
這是slaq 我的老部落,那座山是ngungu,(為什麼?因它往下延伸嗎?)它的樣子像尾巴,幾乎是所有群山尾交會的地方,那是Watang Lulung生病的地方,那我爸爸獵場在哪裡,就是那座上游山上 brayaw,那座叫做brayaw哦,對呀,從那裡一直到那座都是你父親的獵場唷,一直到那邊,那是你父親堆積獵物的地方,他很會打獵,跟獵物好像兄弟哈哈哈哈。)

(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太魯閣族
Rudan tnpusu Skadang Lowkih Teylung Truku
那邊是千里眼,族語是祖靈的家sapah Utux,那座是qowqowq kleysan,它背脊很長,而那座是發亮的山,離我們這裡至少50公里遠。)

(登山友 曾玉峰 
Gmdgiyq 曾玉峰
這座山它讓人家,你若想爬百岳想鍛鍊身體,它是瀏覽叫龍背,恐龍背,整個爬起來的時候,腳身體都很好,然後呢太魯閣國家公園在下面,在上面看下去的視野很美,所有地方都比不上的,這3個山太有名了,清水大山可以看到出海口海邊那邊,如果你上去的展望是太平洋,然後立霧山,可以看到日出小百岳之一,而且它還有水晶蘭、羊奶頭。)

砂卡礑除了有名的小百岳,觀日出之外,尋根兩姊妹還將幫忙山下耆老達成無法回老家的心願。

(為何不打開心門(hmuya su bi ini rhrani))

Huhus(大禮)部落與Skadang(大同)部落,是位於海拔1200到1300公尺高度,所以不管是從太管處以及神祕谷Skadang古道,或是沿著立霧溪大水管旁,老古道的路線前往,都免不了要與陡峭的山坡,奮鬥至少3小時以上,也是對腳力的一大考驗,然而重返Skadang部落的姊妹,沿路伴著興奮的交談聲與歡唱著兒時記憶的傳統歌謠,以及耆老記憶中的心靈故鄉,她們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幫忙山下年邁耆老以及山下就業、就學中的孩子們,捎回溫暖的思鄉情懷,來達成無法回老家的心願。

(Skadang耆老 Biyang Wilang 太魯閣族
Rudan tmpusu Skandang sbiyaw
Biyang Wilang Truku
爸爸是Wilang Abu,我的媽媽是Lituk Umaw,我是從Kruh部落,然後搬到Smuk部落,但是在Smuk部落只待了3年而已,那時正值就學的年齡了,為了上學方便又搬到Ayu部落,六年級畢業之後,我們又再次搬家了,搬到日本駐在地派出所下方台地,之後就一直定居在那裡,那就是Skadang部落了,其實以前住在Skadang部落的人多,光是就學的學生就有40幾位,那裡有學校就讀,是有學校的,呵呵我現在回不去老部落了,我是很想回去Skadang老部落看看,但是我已經年老回不去了。)

(大禮部落族人 Biyang 太魯閣族
Alang Huhus
Biyang Truku
我現在是高中生,然後小時候有上去部落裡面,然後第一次到山上的感覺,就是很懷念吧,對那邊的印象就是,總覺得很像看得到以前族人的足跡這樣子,對那邊就是很感動,因為很漂亮,然後是一個很原始的一個地方,有想回去的感覺,就是很想很想回去的那種感覺,讓人家有點就是很感動。)

(同禮部落族人Pudang 太魯閣族
Alang Skadang
Pudang Truku
Pisaw Ribix Pudang
我們3個是兄弟姊妹,然後我們從小開始就會跟baki payi,就是那個爺爺奶奶然後去山上,然後我們都會跟他們一起上去,只要他們上山的話,都會帶我們一起上去這樣子,所以我們算小時候比較常上去,可是長大之後因為要上學,然後上學的地方又離現在這個家,就是在太魯閣富世村這裡這個家,就是有點遠,所以我們就是因為上課的關係,所以我們很少上山,對然後可能大家就是很想回去,因為太想自己的家鄉。)

時間在Skadang(大同)部落,像是被遺忘了,部落生活還停留在沒燈火照明的時代,而Lowkih是留在Skadang部落族人之一,原本有搬遷下來,因為不習慣被政府安排的住所,眼看著孩子沒有就業機會,連老人家孕育孩子耕作田都沒有,終日無所事事 人生沒有方向,這種複製貧窮的處境,恐怕生計都成問題,毅然回到沒電的老部落繼續生活,此行姊妹內心卻有一股奔騰的血液,驅動著回到部落的強烈渴望,希望從尋根中可以看到祖先蓽路藍縷、披荊斬棘意義與感人故事。

(Skadang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太魯閣族
Rdrudan Skangki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Truku
部落領袖是Watan Rulung,當拓荒的Wilang Umin挖到臼齒,但不知道是哪一種動物的臼齒,所以這裡就命名為Skadang部落,以前這裡有84戶人家,80多戶喲,Slingan部落的人,大都搬到大禮部落(Harukudayi日文),從Kruh部落來的族人,有Yakaw Abu和Wilang Abu,Towking Abu還有很多家族啦,那就是妳們外公那邊的家族。)

Lowkih耆老沿路帶著尋根姊妹,分享每條路徑的人文與歷史故事,感覺時間又重返到祖先過去的時光隧道中,尤其家族遷徙的原因以及遷徙之後的耕作地託付,這些都會尋找可信任的人託管,因Truku耆老是不放棄家族土地,也深知孩子終歸倦鳥歸巢重返老家,耕耘延續Truku家族命脈的土地
直到萬世萬代。

(Skadang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太魯閣族
Rdrudan Skadang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Truku
Watan Rulung是Skadang部落領袖,Yudaw Rulung也就是你曾祖父,後來他們從這裡就遷徙到吉安福興 (kyumiji日文),這是Watan Rulung家族的遷徙,留在這裡的土地非常廣闊,這位大地主Watan Rulung,這樣子的你爸爸搬遷的時候,把土地託付給Tadaw Wacih暫管,就是你媽媽的妹妹Kumu的先生,也就是託付你的姨丈暫管土地,你爸爸還叮嚀我,剛好就是丈量那塊土地的時候,他說我的土地是丈量到那裡,他說只是借給他使用,他也我岳父Pasang Wilang說,岳父Pasang Wilang說有地夠用啦,現在那塊土地登記在你媽媽名下,事情是這樣的,Tadaw Wacih也跟你爸說地借給他,如回山上(指你爸)或有時間耕作時,你爸爸跟妹夫(Tadaw Wacih)清楚表示我不是把土地贈送給你,他是這樣留話交代給我的,然後他就只是這樣說,沒有再多說其他的承諾,我不是要把土地贈予給你,只說我不是把土地送給你,只是請他們暫時幫我管理而已,如果我沒能上山耕作的話,那他們就先借我的土地耕用維生。)

Lowking耆老繼續帶著尋根姊妹來到了,祖先室內葬的古墓,很多奇妙的經歷就此發生,但最後在耆老告解之下,讓先祖明瞭孩子尋根目的,終於完成地下穴拍攝任務。

(Skadang耆老 Lowkih Teylung(張富貴)太魯閣族
Rdrudan Skangki
Lowkih Teylung(張富貴) Truku
現在呢,我們要出發,一起去看妳們的祖墳,就是那座山的頂峰,在哪裡,先祖的名字是就前面那座山而已,祖先的名字是Yudaw Harung,他的父親是Harung Daha,Rulung Daha是你父親的爺爺對,到了,到了,看到了,(到了嗎?)對,這就是妳們祖先的古墓了,(哦這座墳嗎?)Yudaw Harung祖先的古墓,Yudaw Harung、Harung Daha、Rulung Daha等兄弟的歷代祖先們,就這座墳墓,哦,以前就是像這樣安葬的,採室內葬的方式,(古墓只有1個嗎?)對,只有1個,(哦1戶1座古墓嗎?)房子的建屋是這樣子的,因為祖先曾經住在這戶,這邊就會設置1張床位,那邊也有1張床位,而3個石頭立的灶位在中間,灶裡起火保暖或煮食是文化慣習,就是3顆石頭佇立著。)

是該回程的時候了,或許Skadang老部落的土地太黏,下山時幾乎得手腳並用的攀行,登山杖也從1根變為2根,來支撐疲憊身軀,但大家依然相約,家族每年定期挑戰回家的路,眼看天候即將降下大雨,恐怕又再次發生山洪暴漲,三步併一步的終於到出口處,大夥也就鬆了一口氣。

(部落尋根族人 Miyu 太魯閣族
Miying pusu rudan
Miyu Truku
這次回老部落尋根很豐富,尋根才恍然感受到,祖先早期的生活歷程,尋根的路途美景十分誘人,也讓我很懷念美麗的故鄉。)

(部落尋根族人 Lituk 太魯閣族
Miying pusu rudan
Lituk Truku
哇,終於完成尋根之旅了,老部落還有耆老守護著,這趟尋根看到老部落的耕作地,很令人懷念也緬懷先人的耕耘原來祖先居住的地方十分遙遠,原來祖先是如此刻苦耐勞,原來山林智慧讓祖先更享安逸,感謝上帝恩待我們祖先,讓我們太魯閣族代代可享幸福,我不會忘記這趟的難忘尋根經驗,並帶回去分享給後代引以為榮,部落尋根族人亞當賽德克族。)

(Miying pusu rudan
亞當 Seediq
一路上都還不錯,他們都會告訴我,是什麼景點這樣子,雖然很累 但還是很值得。)

文化其實是傳承一個人的尊貴,孩子懂得溯祖尊祖,特別是父親所承的祖先,帶來了穩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