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主委今天(14)赴立法院為112年原民會及附屬機關的預算備詢。不過恰逢西拉雅釋憲落幕,立委們紛紛詢問原民會下一步該怎麼走?原民會則表示,會依照大法官判決,也在不影響現行平地、山地原民的權益下,思考處理方向。
10月底原民住身分法被宣判違憲,大法官要求相關單位針對平埔族群的認定,應透過修法或另訂特別法。辯論戰場轉往立法院,14號審查原民會相關預算同時,立委聚焦原民會在判決後的規劃。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VS. 國民黨立法委員 李德維:
基本上原民會現在規劃,是等於把這98萬左右,您所謂的平埔族(群),南島原住民族這一個部分,納入成為平原山原以外,第三個類別是這意思嗎,是的 大法官就是這樣宣判 )
短短三年的處理期限,行政、立法機關可說是繃緊神經。不過對於另立特別法,還是修訂原住民身分法,原民會立場依舊保守。但仍舊強調,處理結果並不會影響現行山地、平地原住民參政等權益。且攤開原民會初步規劃的112年預算重點計畫,"建構原民權益法制體系,及擴大原住民族國際交流"等項目,共編列7.6億多,當中就將完善原住民族身分法規體系列為重點之一。後續發展受到高度關注。不過立委們也特別關注,原民會禁伐補償措施,影響竹產業供應鏈等多項層面。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張宏陸:
其實竹子也是原住民,他們蓋房子或是做一些東西,很重要的材料來源,不能因為這樣變成文化有中斷,未來我們這個竹產業中長程計畫,我們會做疏伐的宣導,甚至我們反而還會,趕快成立一個示範區,讓農民知道說我們這樣做,就可以達到禁伐跟疏伐兩者兼顧 )
夷將‧拔路兒表示,已向農委會研擬"新興竹產業"計畫,也解決禁伐補償對竹子產業的影響。而禁伐補償的經費長期以原民綜合發展基金支出,導致基金連年短絀,也引起立委對經費動用的質疑。原民會則表示,已和主計單位協調,113年起禁伐補償費用將編進公務預算,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