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2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台北市

族語推廣面臨多重問題 借鏡紐.加尋解方

在族語的復振上,的確在國內推動行之有年,尤其越來越多人投入族語推廣的行列,不過,就有語推組織表示,學生學習的目的、師資結構老化、說族語環境的友善程度,都是語言推廣的多重問題,從紐西蘭和加拿大兩國的案例分享,應將說族語的環境拉回家庭及社區,讓族語真正地落實在生活中。

(賽德克族語言推動組織協同計畫主持人 Walis Huwac 賽德克族:
(學生)他們都會問我說,老師 我們的族語在未來,有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也就是有沒有一個很穩定的工作)

族語的學習能否為職涯加分,很多人是打著一個大問號?根據原民會統計,[[CG 實 IN]]從2001年首次辦理族語能力認證考試,累積至2021年,將近有15萬5千人次通過族語認證,不過,就有族語老師表示,學生學習族語的動機僅限於升學、就業加給等目的,而樂舞、族語競賽,也都只是學生短期性的族語學習,對於語言復振的效益不大。

(賽德克族語言推動組織協同計畫主持人 Walis Huwac 賽德克族:
對於一個族語復振 這個效益不大,我覺得語言就是要有環境,要帶到家庭裡面,而不是只有在學校裡面的教學,那我覺得未來政府要怎麼的去,創造這樣的語言使用的環境,我覺得這應該是未來政府,要去思考的方向)

隨著2017年施行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國內推動族語的力道也越來越顯著,不過對於原鄉的語推組織來說,師資結構老化、彈性受限,可能也影響營造說族語的多元環境。

(鄒族語言推動組織行政人員 sayungu uyongan (孔繁莉) 鄒族:
鄒族(語推)的話比較少,對 而且年齡都偏大,年輕人沒有進到這個體制裡面,就是沒有什麼誘因,我們老師最常反映的就是,鐘點費 教師鐘點費的部分,專職族語老師 他們能在學校裡面,他們可能不能跑到部落,教其他小孩子 就是綁在學校裡面)

語言學習該如何走出校園,進入社區?看看紐西蘭毛利族沉浸式族語,以及加拿大的多語發展經驗,透過地方自主制定法規,保護語言的同時,又能促進語言使用,也都是值得台灣借鏡。

(原語會執行長 Lowking‧Nowbucyang (許韋晟)太魯閣族:
加拿大在不同的區域,有設置官方語言這件事情,其實我覺得以台灣來講,它有點像是我們的地方通行語強化版,現在蘭嶼這個區域來講,它就很單純就是一個語言,達悟雅美語在那邊,所以它事實上是可以做,語言的營造 語言的使用跟推廣)

然而,面對主流語言的洪流與衝擊,族語的復振與發展仍備受挑戰,紐加兩國的成功實例,移植到台灣以後又該如何符合國內的體質,幫助族語復振前進?這也是台灣社會要共同面對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