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5
記者
Kacaw·Mayaw(周浩伊)/許家榮 新竹竹東

新竹產業發展快速 都市原民照護受關注

越來越多人移居都會,像是桃園成了六都中最多原民的城市,然而在鄰近的新竹縣,因為科技產業的發展,當地人口快速成長,成了不可忽視的族群,當中也包括了我們原住民,然而在都會區生活的適應及教育等議題,都會區能否接住這樣的人口流動?來看以下這則深入報導。

根據內政部統計,原住民族人口近一半已移居都會區,而在新竹地區非原鄉的原民人口也越來越多,而新竹縣政府也統計,除了尖石、五峰之外,原民人口破千的鄉鎮包含竹北市、竹東鎮、及湖口鄉,而新豐鄉也有將近9百位的原民人口。這也讓許多社福單位機構,開始注重新竹都會區原民的福利服務。

(關東原家中心社工 Pasang Mic (鄭家偉) 泰雅族:
目前服務的區域比較不是,所謂我們的原鄉,但是都市也要有一個,部落的氛圍跟部落的樣貌,讓他們安心在這邊生活)

(原民會泰雅族聘用委員 羅恩加 泰雅族:
大新竹來講 其實還有竹北 湖口,新豐 那更多的族人住在這裡,設(據)點這件事 是需要,但是它有條件 例如說,有沒有量能 有沒有人力)

但是除了人力資源、服務量能,是考量開設社福據點的因素,而城鄉人口大量流動,文化敏感度也成了社工員的重要指標。像是從台灣政治變化、部落文化差異,再到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社工需要具備的能力。

(至善基金會原家中心督導 Yapit 泰雅族:
那個文化敏感度不會只是說,你會哪個語言 我是男生我是女生,還包括多元性別的觀察,包括是跨性別 怎麼在看到同志議題,然後再來是不同的階級,那年齡層的差異 在這個文化,他們是有沒有機會表達自己)

(至善社會福利基金會新竹工作站主任 楊曜誦:
我們其實是希望,以在竹東的原住民族,都原工作的經驗,能夠繼續擴展到 照顧到,新竹縣全區的都市原住民,那這些族人們一定有一些權益,以及社會福利 以及相關的政府法令,必須要透過 自己的族人,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來轉譯,以及倡議 以及甚至是協助29)

不過隨著新竹縣的城市產業發展,也帶動了移居人口,連帶也影響著都市原民的生活適應,而國內的福利服務是否也能照顧到這群都市原民,仍需各界正視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