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ayta ta bakungan ay qenabinnusan na damu
林業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於今年9月受邀參與2023年臺灣文化博覽會,透過在華山文創園區的展覽,《臍帶之地-與山生活》完整呈現了這幾年在豐濱鄉以藝術行動所推動的綠色網絡成果,展覽特別移師回到豐濱鄉,19日特別舉行開幕。
《臍帶之地-與山生活》展開幕,特別邀請部落的Kakita'an、領導幹部及相關單位、族人參加。現場分別展出工藝師的陶作材料實驗作品及藝術家帶著近70位部落長者繪製完成的繪本、文化材料圖誌、紀錄片等,繪本是特別以母語做為書寫主體的口述文字,搭配族語的朗誦。
(靜浦部落前Kakita'an 黃文明 Amis
pusia
我感到非常高興,前一陣子我有參與撰寫靜浦部落的,有特別請教我,今天我來到這裡,看到有豐濱、靜浦部落的,還有噶瑪蘭族的,及大港口的,這裡全部都有寫到。)
林業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在2019年以《森川里海藝術創生計畫-里山生活營造》啟動部落文化材料的盤點與調查,並在豐濱鄉的磯崎、新社、復興、貓公、港口和靜浦6個部落,訪談超過50位老人家,記錄至少70種材料的運用方式,透過出版書籍、老幼共創的繪本和紀錄片等形式做為知識返還和對外溝通的媒介。
(林業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長 黃群策
Raya
所以我們希望能夠,以這樣的研究,這樣的一個創新,得到族人跟地方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個境界,所以我們就做了這些相關的計畫。)
(豐濱鄉鄉長 Kacaw(邱福順) Amis
Kaciw
他已經把森川里海,所有點點滴滴,甚至我們各個部落的一些智慧、文化,都一一的來去做一個呈現,用故事用文字。)
《臍帶之地-與山生活》完整呈現了這幾年在豐濱鄉以藝術行動所推動的綠色網絡成果,也讓一般民眾進一步認識花蓮分署長期在花蓮的社區與部落推動《國土生態保育綠色網絡建置計畫》,除了生態復育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棲地的營造鼓勵外,還包含在豐濱鄉透過「森川里海平台」的模式,共同探討原住民族知識發展和自然環境關係的互惠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