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博士後研究員 吳培華:
我們發現到大量鐵器時代時候的十三行文化的東西,這個就是他們煉鐵過程中,產生的廢料,就是鐵渣。)
幾乎還看得見金屬的光澤,這是大約2千年前,到接近400年前,推論極有可能是基隆和平島當地原住民族巴賽人,在煉鐵過程中,所產生的鐵渣。除此之外,考古團隊還挖掘出各式玻璃珠和瑪瑙。
(清大特聘研究講座兼人類學研究所長 臧振華:
我想這個鐵器時代或金屬器時代的文化,和原住民應該是很有關係的,我們知道和平島在清朝時候,曾經是有大雞籠社,它的族群,它可能屬於凱達格蘭系統的巴賽人,它的歷史可以回推到多久,現在不曉得,但是這邊如果發現這些,幾百年以前鐵器時代的文化遺留,我們推測這中間應該還是有關聯。)
這個重要的考古遺址,坐落在民眾時常經過的基隆和平島地區,和一路與平一路上,經過考古團隊將近10年,斷斷續續地探勘,發掘出豐碩成果。除了在平一路,挖掘出西班牙時期的諸聖教堂遺址,也在和一路,找出最遠可回溯至4千年前的訊塘埔文化遺留。
(清大特聘研究講座兼人類學研究所長 臧振華:
在和平島做的考古工作,其實對整個我想小到和平島,再過來到基隆,再到整個台灣,其實都有它一定的意義,特別是西班牙人遺留的發現,這是目前唯一我們可以找到在台灣具體的遺留。)
驚人發現不只如此,考古團隊計畫主持人、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臧振華搬出藍色箱子,探頭一看,裝的分別是在和一路與平一路挖掘出的人類遺骸,過去部分遺骸,曾被送到歐洲鑑定,確認有西班牙人跟巴賽人身分。
(基隆市文化局副局長 李添慶:
透過考古遺址整個出土文物,確實證實了說新石器時代,包括鐵器等等,還有圓山文化、十三行文化,在和平島和一路平一路現場,其實都有這些出土遺物,對整個台灣歷史跟對文化上的傳承,有相當大的意義。)
目前考古團隊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田野調查,後續將針對出土文物,進行縝密的比對與調查工作。為了維護與保存北台灣重要的考古遺址,基隆市文化局已在今年7月,將和平島考古遺址通過指定為市定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