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美國進口牛豬,近來引發民眾熱議,其中一部分就是肉品所含的-萊克多巴胺,引起食安的疑慮。台北榮總醫師表示,攝取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才有可能引發心悸等健康影響。不過像是孕婦kuyuh shjil、幼兒等高敏感族群kritan的安全攝取量還是有待評估。
總統蔡英文宣布110年起,將開放進口美國豬肉及牛肉,引發熱議。其中一部分,是肉品含有萊克多巴胺,引起食安疑慮。台北榮總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楊振昌表示,若攝取過量的萊克多巴胺,會引起手抖、心悸等症狀,不過對健康的影響仍取決於攝取量。
(北榮毒物與職醫科主任 楊振昌:
Pusu msapuh kmeurit 北榮
楊振昌
1天假設是1公斤體重1個微克,那我們目前如果說,以比照,CODEX(聯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他的一個規範,那如果把肉品訂在10個ppb的話,那就是說1公斤的肉,最多可以含10個微克的萊克多巴胺的殘留,那意思是你要吃到6公斤,60公斤的人要吃到6公斤每天才會超過這個量。)
餐飲業者則表示,國人食用肉品的習慣固定,美牛美豬的進口,在食安上影響不大。
(便當業者 彭先生:
Sbrigan hdayu
Snaw彭
(台灣豬)養的時間比較長,第二個牠有閹過,牠的味道比較沒有那麼重,那我們從小吃到的東西的口味就這樣子,所以短時間(美豬美牛)不會影響到。)
不過,醫師仍提醒高敏感族群,如孕婦、孩童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未來在食用肉品時要特別注意。
(北榮毒物與職醫科主任 楊振昌
Pusu msapuh kmeurit 北榮
楊振昌
包括像孕婦,包括像幼兒,那另外還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所以針對這些所謂的敏感族群,那你這個目前建議,每人每日可以容許的量,是不是夠足以保障他們的健康,這其實還是有一些爭議。)
食用族群及食用部位,將使萊克多巴胺對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因此醫師呼籲政府,訂定完善的劑量規範,避免食安問題。農委會也在臉書貼文強調,未來將要求業者標明肉類產地,民眾若對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仍有疑慮,可注意相關標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