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3
記者
Dredres Lra'akaroko / Uliw (李承遠) 台北市

台灣在宅醫療學會 盼尋最佳服務模式

都蘭診所所長-余尚儒醫師,同時也是台灣在宅醫學會的理事長,帶著團隊,走出醫療院所,進入病患家中,原鄉地區有許多長者獨居,加上交通不便、醫療院所分布不均,無法自行就醫或不願就醫。為了讓這些病患得到妥善醫療照護,余尚儒推動在宅醫療,並跟東河鄉各村建立友善關係,逐步興起社區動員的鄰里照顧,即時提供醫療照護。

(台東都蘭診所所長 余尚儒:
Bukung spuhan bilaq 台東都蘭
余尚儒

有一個保健員,他來看病的時候,就是我們社區的志工,他來看病的時候,就跟我們說有一個長輩站不起來,腳站不起來,我們趕快當天門診的空檔就衝去看他,結果(發現)他就中風了,而且他是獨居,家裡也沒有電話,所以這種狀況的時候,如果我們沒有去看他的話,他的中風可能就繼續惡化,也許他下一次就是照顧服務員去他家的時候,他有居服員,去的時候可能已經死在那裡了。)

原鄉地區,語言溝通也是醫療照護上的一大難題,都蘭診所護理長運用在地優勢,成功跟病患建立溝通橋梁,透過語言轉譯減少醫病隔閡。

(台東都蘭診所護理長 陳惠玲  Amis
Pusu kmlawa mnarux seejiq台東都蘭
陳惠玲  Amis
有的是就是從醫院回來,子女可能就請一些外籍看護,有些就是在語言上,溝通不來的時候,他們就會請我們都蘭診所過來,是不是,你們可以介入到我們的家庭,來照顧我們的老人家,因為在語言上畢竟不通,他們就會覺得說,有一個會族語的人,為他們解釋,至少他們的老人家不會有太多的疑慮。)

台灣預計2025進入超高齡社會,雖然衛福部推行「居家醫療照護整合計畫」,不過制度上仍有許多改善空間,因此在宅醫療照護學會,特地舉辦年會,討論,如何從政策、遠距技術,開發更貼近近代需求的服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