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原住民的家不引水到家裡是有禁忌顧慮,因此只能以mibun qsya (提水)的方式供應家庭來使用,而使用的pebulan (汲水桶)大都是以天然的工具來製作,例如 btakan(麻竹) ruma'(桂竹)。我們來聽聽耆老的說明…
(泰安鄉大安部落 Tuyaw‧Kagi Atayal
我還趕上我父親帶我去看老家,那是在深山裡面,他跟我說這是我們原來的家,你祖父就埋在這裡家面的位置,祖父就埋在裡面,這是以前的習俗沒有公墓(室內葬),我看到以前的老家是在深山裡面,山溝才有水源嘛,山頂上不會有溪流,它一定是在山溝裡才會有溪水。我說,你們都在哪裡取水或是提水呢?很遠喔,他們去提水的地方很遠,真的很遠,可想而知。我聽父親說,剛剛你說引水進來會流財的說法,那可能是另外一種說法,我父親說以前…我跟父親說為什麼不引水到家裡更方便不用常常去提水啊,為什麼不那麼做,他說Tuyaw(人名)以前很忌諱青蛙來到家裡,以前認為青蛙是不吉利的不好的,如果引水進到家裡,青蛙就會跟著來,這是禁忌的。另外是接水管引到家裡,以前常跟外族戰爭,像是日本人或是其他族群,他們只要跟著水管就會找到你家,這也是不接水管的另一種原因。所以泰雅族人還是用老方法用提水的方式,大概是那兩個原因,一個是對青蛙的忌諱,第二個是怕敵人跟著水管找到你的家,這兩個。那用什麼當容器,現在有水瓢有水桶,以前我們還在對面有一個耕地叫做Tayax(地名)的時候,有耕地在那邊,種了苧麻可以賣,那邊的水源也很遠,工寮用水都是mibun qsya(提水)的方式,我父親就會砍竹子,竹子有一結兩結,把中間的結去掉,用粗的麻竹那種的,把中間的結穿過去,底部的不要穿破,這樣就不會漏掉。那時候我可以一次揹兩三支,揹到工寮那邊用水,大都用麻竹,至於桂竹就要挑粗一點的,一次揹三支,一支一支的用,用完一支換第二支,這些提來的水是用來煮東西用的,用完了再去提水。以前沒有水缸沒有所謂的水塔(一天兩次)對! 兩次,如果水用得多,煮芋頭或野肉等..,一天也可能提三次,我們不知道,以前不是天天洗澡,要洗澡直接到溪裡去洗,至於提來的水就不會用來盥洗了,避免浪費,洗澡就到溪邊去洗,所以談到環保的問題,之前我們談了很多,以前我們用的竹器壞了還能燒火煮飯,甚至丟棄之後,久了化為泥土,不會破壞土,地不破壞水源,也不汙染空氣。)
mibun qsya 提水
pebulan 汲水桶
btakan 麻竹
ruma' 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