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鄉中原部落巴蘭生活園區,用作教學的傳統家屋,過去因年久失修不堪使用,在透過中興大學USR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與部落共同修繕後,部落族人進行簡單的祈福儀式、重新啟用。
(中興大學計畫主持人 賴慶明教授:
家屋其實在原住民來講,他是一個很連結,所謂族人之間的情感,那今天(25)有很多的活動就是圍繞著這個家屋,大家來舉辦,那這個是等於是中興大學USR計畫支持的一個,跟部落合作的一個活動。)
(中原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 張慧玲 賽德克族:
這次比較特別是不一樣是,除了修復整建幫這個家屋,重新修繕完畢之後,它也是希望說可以透過這一次修建,然後由中興大學這裡幫我們做一些紀錄,然後我們再把這樣子的紀錄,透過今天的這個工作坊,希望說可以,除了是紀錄之外,然後也可以交給部落的孩子,做一個傳承。)
由於過去傳統文化中,舉凡狩獵、織布或是傳統倫理,各種文化傳承都是以家為本,因此中原部落建置傳統家屋,主要是作為部落裡文化傳承的基地,也經常安排各種文化課程,讓部落小孩體驗學習。
(中原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張大偉 賽德克族:
體驗的話就是安排了一些課程,最主要的第一個就是傳統家屋的製作,然後再來就是,狩獵文化的一個陷阱的製作,跟一些體驗,然後再來一個藤編的製作教學,然後來傳承我們的一個,賽德克族的一個傳統文化。)
中原部落傳統家屋修繕完畢後,不僅再次活化部落文化教學場域,未來的文化學習課程,也可以讓孩子由傳統家屋開始,認識自己的賽德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