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有效處理動物屍體,花蓮縣政府斥資870多萬元,在鳳林鎮林榮里的肉品市場旁,設置"死廢畜禽生物處理場",但在地居民強烈要求縣府,應先到周邊社區進行說明。
(西林部落居民 Lbak Uking 太魯閣族:
我記得應該離部落其實還滿近的,可是在這麼接近的情況之下,設置這樣的(去化)機械,在部落的外圍,那是不是會影響部落的環境,我覺得還需要再評估,或是跟部落進行說明)
(花蓮縣鳳林鎮公所祕書 徐誌謙:
它不用設空汙設備嗎,它沒有排放的問題嗎,沒有環評的問題嗎,這些部分我覺得縣府,可能都要先跟地方民眾溝通清楚,還有我們這邊本身也是原住民地區,有原住民基本法的適用,原住民基本法在第21條規定,公有地的開發行為,有部落諮商權的踐行,這個是法律踐行諮商權先行程序,這個部分是不是縣府這邊,也應該要一併地做考量)
對此縣府表示,農產運銷公司原本就有一臺600公斤的去化設備,但因處理速度太慢,所以才向農委會申請585萬元經費,增設兩臺2.5噸的去化機,並強調去化設備並非焚化爐,處理過程不會有任何燃燒行為。
(花蓮縣農產運銷公司總經理 林連明:
處理的時候不動用到火燒啦油電啦,什麼都沒有,就純粹用我們化學的元素,去把它作為一個有機肥料,全國大概有六個肉品市場,已經裝設完成,但是他們沒有抗爭)
鳳林代表會主席指出,雖然縣府表示只處理場內屠宰雜料皮毛、動物屍體跟臟器,但還是要求相關單位前往當地說明清楚處理流程。
(花蓮縣鳳林鎮代會主席 林建平:
目前的更新設備,只處理在場區內所產生的,所有的一些廢棄的臟器,不接受場區以外所有的,病死動物的一個處置方式,這個是目前我們得知縣政府的態度,但是這一點百姓還是要,有相當時間的說明)
而根據農產運銷公司資料,一天產生的50公斤去化物,以目前舊款600公斤去化機,必須要10天才能完成分解,而新購置的2.5噸去化機,平均三天就可將去化物分解成肥料,成品還將提供優惠給附近四個村里,
但部分鄉親還是無法接受,不排除近期內發動抗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