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灣族的尋同宗儀式,主要是過去沒有文字的記載及外來政權的統治等因素,同宗家族百年之後的後代世人只能透過家族耆老的口述和家譜找回失散多年的同宗家族。位於屏東泰武的佳平部落,在5月8日就舉行了百年首次的尋同宗儀式,帶您來瞭解。
壯觀的抬禮隊伍,有小米酒 檳榔 飲料,以及象徵貴族身分的,陶甕 鐵鍋以及鐵耙等禮數,一一抬進現場,陣容跟排灣族傳統婚禮一樣。
這是來自屏東佳平部落,Vavikiyan家族,已故Veneng的後代子孫,在5月8日來到佳興部落,Taljialep核心家族本家,首次舉行百年來的尋同宗儀式,現場的族人高興的喜極而泣,然而這個尋同宗儀式,已經遲了約200年。
(Taljialep家族代表 Qidis(邱霄鳳) 排灣族
nakitauvalit ta i tjumaq i Taljialep Qidis(邱霄鳳) Paiwan
今天這個儀式,其實這個動作,應該早在vuvu i veneng,有孫子 曾孫的時候,她就要做的動作,可是遇到被殖民的時代,我們不能舉行傳統婚禮,也不能進行任何的文化祭儀,因為外來政權的日本禁止,剛來台時的國民政府也禁止,這樣的一個(尋同宗)舉動,就是遲了200年)
族人吟唱佳興部落頌,揭開了儀式的序幕,現場由Taljialep核心家族,耆老Langpav清點抬禮禮品,而佳平Vavikiyan家族後代,也是活動發起人的田春玉表示,長輩們走了以後,由感而發想認識佳興部落,Taljialep核心家族的後代,也藉由儀式瞭解,家族的傳統身分位階。
(佳平Rusengelet家族尋宗親召集人 Ljavaus(田春玉) 排灣族
nasemaring tua murivetjek Ljavaus(田春玉) Paiwan
我們的長輩都走了嘛,很多我們同輩的,還有我們的長輩,已經不知道我們自己的身分,在哪個位階,我們回家就是要來,認定 認同我們的身分在哪裡,所以讓他們知道說,我們nu pucekelj(結婚),比如說結婚的時候,或是家裡有什麼事情的話,我們大概我們是在哪個位階,我們不要超越,我們也不要,認為我們自己不夠,就剛剛我們在哪個位置,由他們來告訴我們)
(Taljialep傳袖家族耆老 Langpav(何盛郞) 排灣族
ramaljeng na i tjumaq i Taljialep Langpav(何盛郞) Paiwan
這個Vavikiyan家族,幾乎都是年輕一代了,而且散居在各個部落,當在面臨進行排灣族傳統婚禮,尤其在傳統身分的認定上,他們也會感受到壓力,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不曉得,在傳統婚禮中,聘禮的階級在哪裡,所以他們的權利,不知道的狀況之下就這樣的事情就自然發生了)
現場與會的族人們聚精會神,聆聽著長輩口述家族故事,而佳平Rusengelet家族代表,Ljuzem表示這個活動很重要,讓她知道自己祖先的家族源頭。
(佳平Rusengelet家族代表 Ljuzem Rusengelet 排灣族
nakitauvalit ta i Rusengelet Ljuzem Rusengelet Paiwan
像我們這個年輕這一代,其實我們對我們的認識,頂多只有到我們的爺爺這一代,那其實我們真的很想要再認識,我們更上去的祖先,那這個活動讓我覺得說,可以讓我知道,我們Rusengelet祖先,最原始的部分,是在哪一個家族所出來的,這對我來講是也滿重要的一個部分)
(Taljialep家族代表 Qidis(邱霄鳳) 排灣族
nakitauvalit ta i tjumaq i Taljialep Qidis(邱霄鳳) Paiwan
他們很努力的(追)溯,就溯到第五代 第六代,往上到第六代的時候,一下子變Puljaljuyan,一下子變Pudrek,一下子就是老一輩人的名字混亂了,所以我們就想說,他們想真正的知道,我們明明是佳興部落的人,到底我們是誰的後代子孫,是誰的孩子,所以他們就有了這個儀式說,舉行尋宗親會回到他們祖先的家)
佳興Taljialep家族代表Qidis表示,運用家譜來訴說一個家族的故事,不管是向上追溯或是向下延展,都能連結上,佳平以及佳興族人表示,百年來首次的尋同宗儀式,除了找回失散多年的同宗以及,找到自己回到家族源頭的路之外,也期待未來每年舉行宗親會,延續並凝聚百年失散的家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