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aicelang pauzip ku kapah tu mitenun a kawaw
織布mitenun在傳統的社會裡是由女性為主,不過為了復振sapauzipaw henay撒奇萊雅族的織布文化,原本不認識的3位年輕人nacaay henay kasasutineng,因為織布而認識,更希望可以將撒奇萊雅族的織布文化傳承下去,一年多前才開始學習織布的Kilang踏進了織布的領域namiteka mitenun ci Kilang,每天下班回家就開始在自己的房間裡織布,現在已經完成了將近30條的布,帶您一起來認識這群撒奇萊雅青年的故事。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第一條就是這個,這個是在排灣族學的,但是第一條通常都不完整(為什麼 哪裡不完整)
就是所有的織法跟那個,都還沒有掌握的很好,再來就是它的紋路,也沒有很認真的去做打,打那個拍打,然後就是第一條布,老師說第一條布都很重要,所以我就把它留著,今年開始做的都是已經有,比較成熟的織布,像這條就是我是指著,花蓮的海洋跟山林,所以用了綠色跟藍色,還有太陽的漸層,這條就是老人家的背袋,母語是tisaki,這就是一個,以它的顏色做概念去做的,另外一條是這條,這條是我做會斜紋織之後,比較完整的一個斜紋織的作品,然後它有加上菱形紋,它這個的話是6種顏色去做漸層)
仔細地介紹創作的每一條布,30多歲的Kilang一年多前趁著轉換工作的空檔時間,從花蓮前往台中學習織布,沒想到這一學,就投入了織布的世界裡。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當初就是台中技藝中心有開課,然後我就去學,就學了一次之後就回不去了,就開始喜歡織布,主要喜歡是因為,這個是可以掌控的事情,人生太多不太能夠掌控的事,但是織布,你想要織什麼,你想要做什麼樣的方式或花紋,其實可以自己控制的)
每天下班回家Kilang就在他的這個空間裡與線為伍,有時候興致一來就會織到凌晨3、4點,一年多來就已經完成了將近30條的布,傳統織布雖然是女性的工作,但對Kilang來說目前最重要的是讓撒奇萊雅族的織布文化可以傳承。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織布來講每個族群都有忌諱,一定要是女生去做,像我有遇到一個瓶頸就是,有幾個太魯閣族的朋友,他就說你幹麼待在家裡織布,織布不是你要做的,那個是女生做的,可以其實對我們族群來講,假設我們撒奇萊雅族,它織布現在要復振的話,其實誰做我都覺得沒有關係,再來就是現在目前來講,傳承會比較重要,對 先把技術學起來比較重要)
其實Kilang並不孤單,他跟另外2位撒奇萊雅族的青年也是從織布開始認識,而如何把當代撒奇萊雅的織布展現出來,是他們現在想一起做的事情。
(VS馬立雲部落青年 拉蓊‧進成 撒奇萊雅族:
kapah nu Maibul
拉蓊‧進成 Sakizaya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它差別就是說它這個是2層,然後這個是3層,對,然後上上,等於是說它這一層,前面上面2層是正面,然後下面2層是反面,然後當它反轉的時候,就是把下面那1層再抓上來,對,所以等於說中間這一排就不會變,織到上面這層往下抓,跟下面這層往上抓的意思,就是像這樣二一二一這樣,二一二一然後就變這樣,然後做多長然後翻轉,要看自己)
(馬立雲部落青年 拉蓊‧進成 撒奇萊雅族:
kapah nu Maibul
拉蓊‧進成 Sakizaya
我們會開始討論織布,是跟另外一個年輕人有關,他是撒固兒部落的Kala,他那個時候因為他們部落,在復振織布的文化跟技藝,也把這樣的技藝放在文健站裡面,變成是延緩失智的一種方案,然後我們就開始聊說,既然撒奇萊雅族有織布,然後他剛好也在學習織布,然後那時候我們就講說,要不然就是說,馬立雲過去曾經有織布,但是現在已經流失了,那是不是可以有一個交流的機會,那就請Kala那邊做導師,然後來馬立雲部落這邊,教整個瑞穗鄉的民眾,來做這個撒奇萊雅族的織布)
3位撒奇萊雅族的青年把共同的想法付諸行動,剛好讓每一個人不同的特質能夠有效的發揮,大家可以分工完成。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我對織布這件事情,我覺得是時間不夠,所以就是說可能要,要趕快復振這件事,是很必要的事,但是我不是一個,很快就可以統籌規劃的人,而且我對我去年還是都胞,所以我今年一個一個來的時候,其實我沒有辦法,那麼快接受完整訊息,或是說我可以給更好的答案,但就他們2個經驗比較足,所以我會依照他們,現在目前想要走的路線是什麼,我就跟著先做)
(馬立雲部落青年 拉蓊‧進成 撒奇萊雅族:
kapah nu Maibul
拉蓊‧進成 Sakizaya
就變成是我們對於文化,很實際上的一個行動,然後希望透過織布,應該是這樣講Kala希望透過織布把過去,傳統智慧跟文化的知識給找回來,也包含了像是植物的方面,我們的材料,像現在比較是用現成的材料,傳統上面會用苧麻,會用瓊麻等等其他的材料來做,那些東西都還必須再去深掘,那Kilang他的學習面是很廣的,除了撒奇萊雅族織布之外,他有學習其他族群的織布,然後我們其實在做一件事,就是怎麼樣把織布這件事情,可以跨足到當代,然後變成怎麼講 美感的事情,然後我的角色比較像是,去詮釋這些事情)
不只透過與同伴的討論一起來實現心中的想法,Kilang開始織布後母親也會跟他聊更多部落的故事,從第一條不完整的布到織的跟外婆一樣,讓Kilang的媽媽感到欣慰。
(Kilang母親 Paw(林美妹) 撒奇萊雅族:
ina ni Kilang
Paw(林美妹) Sakizaya
看了Kilang織好的這一塊布,跟他說怎麼織成這個形狀,織法不是這樣這麼不整齊,後來這塊才是他外婆早期的織法,使用的織線細一些較好,完成後就像這塊,跟他外婆的織法一樣)
(織者 Kilang Buyal (許國華) 撒奇萊雅族:
mitenunay
Kilang Buyal (許國華) Sakizaya
我們原本就比較常聊天,但是不聊 不太聊家裡,就是老一代的事情,可是那時候織布之後,她會跟我分享很多,就是從她年輕去相親,過了河又爬一個山才相親,還有就是以前老家的房子,是用乾掉的牛大便蓋上去的,就是類似以前那個故事她都會講,對,她現在比較會講說她,從以前到現在的生活經驗)
(Kilang母親 Paw(林美妹) 撒奇萊雅族:
ina ni Kilang
Paw(林美妹) Sakizaya
希望我姊姊他們的小孩也跟著學習,這是ina的想法,若有小孩有興趣學編織可以來學習,這樣才能將過去長輩們,所留下美好的傳統技藝,好好珍惜繼續不斷的傳承給下一代)
一路看到兒子織布技術愈來愈純熟,Paw也鼓勵更多年輕人一起來學習,將失傳的文化找回來,3位青年人也相約要一起去砍竹子做織布的機具,一步一步用他們的力量復振撒奇萊雅族的織布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