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
記者

小山屋天天客滿 台灣最高門房守護山友

noka kamamalahang ka koko:ol ka kapatawawen

玉山 koSa'en kamarima' ray koko:ol minowa' a tomal rima', ray mapono' 'i'ini' rarepe'repe', ray 排雲山莊 mayha'ha' a ta:an ka mae'iyaeh. kamamalahang hini kaSir'aeran sa'oewaz Sil'i: a tomal ka pinatawaw. So: ray koko:ol hayza' kano' ka howaw, lasiya ma' 'am minSa'la' rima' tatilhael. 'isa:a' 'ita' ta'ila takita' ka pinatawawan noka kamamalahang ka 'oemaeh ki ka kaSir'aeran ray koko:ol.

玉山是全台灣最高峰,也是百岳之首,因此是登山客一生必攀登一次的山,在疫情爆發前,每日可容納山友數116人的排雲山莊,天天客滿,身為排雲山莊管理員,就有很重大的責任,因為他們不僅要管理山莊,也要巡視山林,檢查步道,更要在山友出現高山症反應的時候,提供緊急協助,很多時候山域事故發生,就會成為搜救的第一線, LiMA新聞世界團隊,特地前往玉山拍攝,現在跟著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看看,守護山林的人,山屋管理員。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mikanliay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我們現在是交班
我們每個禮拜要交班
所以我們通常
從登山口要去接班
要在11點多以前
12點以前要跟上面來交班
所以
通常我們從登山口到排雲
這邊我們都不用休息的)

身上揹著20公斤重的背包
他不是高山嚮導
也不是高山協作
但他做的工作
也包了這2項
很常時候要救援
固定時間要巡山
每天24小時待命
工作轄區高至
3952公尺的玉山主峰
寬至玉山群峰
以下的範圍
山友笑著說
他們就像是山神
有他們在就很安心。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mikanliay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現在我們走到的是
已經走500公尺了
然後通常要爬山的話
儘量慢慢走
因為在這個地方
或走到孟祿亭這邊
如果你走快的話
在1公里的地方就會吐
或是不舒服
所以一定要從登山口這邊上去
慢慢走)

排雲山莊管理員方有水
常爬玉山的山友一定認識
很多人都稱呼他水哥
這條8.5公里的登山步道
是他上下班的路程
每8天輪1次班
這天
水哥在休假6天後
要上山交班
陪著我們慢慢走
沿路講解
他行走近40年的山林。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布農族
mikanliay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過去這個都是
紅檜
這地方都是紅檜
所以你看上面那邊
不是還有紅檜
下面是扁柏這樣子
上面是紅檜林
然後
我們現在可以看到
你看這個所種的
人工種的就可以看的出來
這個山林
大部分這個都是人工
人工在種
那個原始林就已經沒有了)

每走幾步
水哥就會指出
曾經救援的山域事故現場
執行原住民協同作業的
修復步道
上山的每一步都有故事。

民國91年
排雲山莊從林務局管轄
轉為國家公園管理
當時已經在玉管處
擔任巡山員的水哥
成了第一批管理排雲山莊的管理員
這一做就是18年。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VS 劉居士
mikanliay
方有水 Bunun vs 劉居士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vs
kamalahang
劉居士
他也是我們的管理員
也是我們最資深
在上面18年了
2個人都18年在上面
當管理員
所以我們剛開始以前
剛開始接的時候
我們是很辛苦
因為我們以前只有2個
2班只有2個人
所以那個工作都要
我們自己打掃 廁所
都要我們打掃
然後管理
還有一些
有救難的時候
我們就把那個山莊就沒有人
就讓山友就在那邊
就2個人
去搜救)

(排雲山莊管理員 劉居士
mikanliay
劉居士
kamalahang
劉居士
我們是8天換一次
8天
下去要連休
因為在上面是24小時
像前幾天也有人摔
單攻的下雨天下來
報案的時候(晚上)7點多了
結果我去因為那個很密
白木林那邊
下去救援的時候拍一張照
他是這樣抓的
站直直等我
站壁一點點而已
我下降
隔2天後脖子很痛
原來是劍竹插到
因為下降很密
樹枝比這個粗
有照片嗎
他站在那邊等1個多小時
因為報案以後
(報案以後)
(你們就要趕快下來)
然後他經過好幾關通報
到我們那邊
結果
等我下去
他很厲害
可以抓那麼久
他站著不是坐著


掰掰
小心喔)

玉山是全台灣最高峰
也是百岳之首
因此是登山客
一生必攀登一次的山
根據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統計
從108年1月到109年6月
登記入園人數
已經超過63萬人
龐大的申請人數
讓每日可容納山友數116人的
排雲山莊
天天客滿
身為排雲山莊管理員
就有很重大的責任
因為他們不僅要管理山莊
也要巡視山林
檢查步道
更要在山友
出現高山症反應的時候
提供緊急協助
很多時候山域事故發生
就會成為搜救的第一線。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布農族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我們還要搜救的工作
像這邊的高山症
我們可以處裡就來我們
救護站這邊
我們就幫他們處裡
他們的狀況
嚴重的話
我們就會把他揹下山
如果天氣不好的話
我們就會揹下山
因為直升機能不能飛
如果是嚴重的話
今天晚上他是肺水腫的話
我們就通常會緊急
就送下去
就幾個人輪流輪流這樣子
我們3 4個人
輪流揹他下山
就很快
差不多
3個小時
就可以到登山口
救護車就在那邊等我們
這是我的同事
早上有碰到
他們先上來交班
先上來跟另外一個先交班
11點多就到了)

走了5個小時
終於到了水哥上班的排雲服務站
開啟他們8天值勤
提前出發地2位管理員
也早已抵達進行交班
水哥將身上的背包卸下
裡面裝了滿滿8天的食物。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布農族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這個都是我們8天的菜
我們都是帶一些
帶一些
我們3個人就剛剛好
8天的糧食
這都是滷過在家
這個都是煮湯
煮過的在這邊
都是冰
都是自己準備
所以應該是有羊肉爐吧
我看這個 (誰幫你準備的)
太太準備的
這是米 這是衣服
裡面還有衣服
這個是晚餐的
這個是早餐的)

管理員的一日三餐
都是由自己烹煮
為了能快速料理
也能久放
很多食材
都已經先在山下處理。

這就是我們的廚房
是去年(2019)蓋的
因為1年多
將近2年了
我們以前都沒有
都是用帆布
簡陋的
所以管理處
發出良心
給管理員做這個廚房
這廚房真的很好
黃鼠狼
小鳥都不會進來
所以我們東西
就可以擺在這邊
就不會被動物吃掉
以前都不能
我們東西都要放在裡面
因為外面的話
會被黃鼠狼
拉出去吃。

去年(2019)蓋好的廚房
安頓了管理員每天的三餐
今天擔任晚餐主廚的
是山莊管理員中年紀最小的柯群凱
他的父親就是登山界知名的藍教官。


(排雲山莊管理員 柯群凱 Bunun
kamamalahang
柯群凱 Bunun
(當管理員多久了)
今年(2020)第4年
第4年
(怎麼會想當管理員)
爸爸的關係
爸爸也是在山裡面走的
已經上天堂
所以我想說
因為他本身
也有被其他的一些醫療團隊
跟一些山青
也有被救過
所以我想說
乾脆退伍回來爬山
剛好這邊有缺一個
所以我就過來這邊做
剛好這邊也是
救難比較多
所以對我的
剛好我想做的
就剛好也是這個工作)

菜剛上桌
就出現緊急狀況。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等一下你吸的話
會有水
因為我們用熱水
稍微熱一點點的水
給你吸
如果是用冷水
他就會吸到冷空氣
溫的就可以了
不要很燙
這個很燙
你再加一點冷水
他等下會用水
(水哥他這個是怎麼樣子的狀況)
因為他現在
有點缺氧
所以他有一點頭暈跟頭痛
就是缺氧的問題)

(排雲山莊管理員 柯群凱 Bunun
然後等下鼻子
拿出來水的時候
你再用衛生紙擦

吸大口一點
鼻子吸
吸一下
然後到你的肺部的時候
停1秒
然後在嘴巴吐
這樣子吸大口一點
如果你沒有吸大口一點
反而會比較差)

類似的緊急狀況
很常出現在排雲服務站
因為海拔高
山友一有不舒服
就會趕緊尋求管理員的協助
水哥說
主動尋求服務都是好事
只怕山友忍耐身體的不適
選擇不說
反而造成更嚴重的事情發生。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這個是製氧機

所以
我們嚴重的話
就會用這個
我們救難的話
就會用另一種鋼瓶的
就把它帶上去
這邊的話
大部分都用這個
這個比較快

(我們在管理這邊就是)
一般都會碰到的一個情形)對
所以我們管理員
都要會用
會操作這個東西
所以我們有6個管理員
都會操作

天父
我們滿心的感謝讚美祢
讓我們今天從家裡
到排雲山莊與我們同在
讓我們平安到達排雲
主耶穌
這時候我們吃晚餐
求神祝福
山友平安的到達玉山
也平安回家
求祢祝福每一位弟兄姊妹
在這山裡面
這時候我們要吃晚餐
求神潔淨晚餐
恢復神 祢賜給我們的體力
主耶穌 謝謝祢

一切榮耀歸給祢
奉主耶穌基督的名禱告
阿們)

緊急狀況解除後
飯菜再次上桌
這次終於能好好享用晚餐了。

(排雲山莊管理員 柯群凱 Bunun
kamamalahang
柯群凱 Bunun
本來是要我去退伍
跟他從事這個登山的行業
然後我也就覺得說
家裡一些經濟
還是需要我去跟爸爸這樣子
去維持
所以我還是繼續當兵
沒想到他那年講的時候
就走掉了
我就退伍
然後
其實媽媽也不喜歡
就是不讓我走爸爸的路
他也是會怕
後來
那因為認識到
這裡工作
然後又有缺
然後就固定在這玉山
比較安全的道路
也不會說有些其他的山
就很危險
在這邊做也可以
就是回饋社會
因為爸爸也曾經被一些醫療人員
還有一些
所有原住民山青救到
雖然已經上天堂
我也覺得說
我這麼做
也是在回饋那些
當時救我爸爸的人)

小凱柯群凱
跟著2位長輩學習救援
學習管理山莊
也學著與山友溝通的態度
雖然沒法完成與爸爸一起
從事登山行業的夢想
但現在跟著父親的
好友們學習
一起走在父親熟悉的山林中。

晚上7點
我們跟著小凱巡視山莊
值班台的日曆換上新的月分
關燈
整理資料
山上的晚安來的很早。

清晨3點
山友帶起頭燈摸黑出發
像是行動的螢火蟲
準備窺探玉山主峰的美。

爬過碎石坡
登上台灣最高峰玉山主峰
山友們爭相拍照
因為這是此次玉山行
最重要的一刻
當大家看著眼前美景
山屋管理員水哥
忙著注意大家的安全
還有巡視山路 撿垃圾
檢查步道和路線牌。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其實我們看到
這中央山脈
都是玉山國家公園裡面
所以早期我們會走這個
中央山脈走長程
我們會走長程
然後因為我調到
排雲山莊管理員
所以我們現在的巡山是
主峰跟東峰 北峰 南峰
就是玉山群峰這個路線
所以如果我們到東峰的話
我們會先到主峰
然後再沿路就要到東峰
東峰是對面那邊
然後回來的時候
我們又要走這個稜線
然後就到到圓峰
雖然圓峰這邊看不到
再過這個山脈
然後就到南峰
南峰這邊的話
我們就會另外排時間
因為它比較遠
要走南峰這一條的話
或西峰的話
我們要走到鹿山
那要走1天
所以那個要另外安排
然後還有南一山
也是排1天
如果是主峰的話
我們都通常會先主峰跟東峰
跟北峰救回來
西峰那個就是
我們會隨時去看一下
這是我們現在管理員在巡山)

巡山是為了要確認步道的安全
及指示牌的狀況
有些時候
還要撿拾山友丟棄的垃圾
這些都是
山莊管理員的工作內容
從山莊
步道
到整座山林搜救
點線面的擴大
山莊管理員
要承擔的責任
超乎我們想像。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有水 Bunun
kamalahang
方有水 Bunun
其實我們這邊就是救難
剛才我講的那個救難
我們還要帶一些
我們叫做偕同計畫
就是原住民偕同計畫
所以它是一個修步道的
我們也要帶他們去修
所以我們這邊
要來這邊的那個
當管理員
要相當有心理準備

心理要建設
因為要不的話
這工作太多了
真的是太多了
所以
巡山員工作我們也要去做
然後工程
修步道我們也要去做
監督的工作我們也要去監督
所以來這邊的管理員相當的
跟其他山莊不一樣)

(排雲山莊管理員 柯群凱 Bunun
我覺得在這邊
有時候是義務有時候是責任
這兩個層面去想
做的事情覺得也滿少的
主要是山區
跟山莊管理好就好了)


(排雲山莊管理員 方良吉 Bunun
kamalahang
方良吉 Bunun
我們是24小時
一直到8天下山才算休息
沒有說今天5點就休息了
沒有
沒有這回事)

(排雲山莊 管理員 蕭玉山 Bunun
mikanliay
蕭玉山 Bunun
kamalahang
蕭玉山 Bunun
我是蕭玉山
原住民名字叫
我們是擔任玉山國家公園山莊管理員
大家好
(所以你現在要下山了)
我要下山了
大家都很高興
但是今天下雨
下雨
(昨天天氣很好)
(你有去看水源地)
有去水源地整理一下
你們不會缺水
這種天氣)

與我們打聲招呼走下山
從事山莊管理員
10年的玉山哥
在下山途中
也緊急援救了山友
儘管交了班
但是山莊管理員的責任
一直到出了登山口回到家
才算真正的下班
我們跟著山莊管理員
短短2天1夜
到排雲服務站尋求協助的
就有4位山友
而且不分時間早晚
見證山莊管理員的工作
真的是24小時待命
隨著山林開放政策推行
登山人數的增加
水哥說
希望每位山友
都能夠尊重山林
更要愛護山林
隨手攜帶垃圾下山
也要認知自己的身體狀況
因為很多意外都是在
體力不支的情況下發生
有了充足的準備
才能減少山域事故的發生
也才能減輕
山莊管理員的重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