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26
記者
ljavaus(楊高潔)/Uliw(李承遠) 宜蘭頭城

水下文資多媒體互動特展 一探噶瑪蘭生活記憶

noka Kebalan tatini' ka kakrangi'an pakita' ila


kakita'an rino:o' 藏水覓趣, pakita' ila ray 蘭陽博物館. 'i:zo' pakita' ila 'ima rara:am nak'ino' Sakira:a' ka kakrangi'an ray ralom 'i:zo', ma' pakita' noka Kebalan tatini' ka kakrangi'an koSa'en 淇武蘭遺址. kayzaeh mae'iyaeh Sekla' hini 1 howaw.

"藏水覓趣"巡迴展,在蘭陽博物館開展。展中不只呈現台灣水下考古歷史,更將過去噶瑪蘭族生活的文化遺跡"淇武蘭遺址"文物,搬入展間,供民眾欣賞。

經過時代變遷、演進,許多珍貴的古文物,在土壤沉積,甚至沈入水中。而隨著「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的施行,神祕古文物的面貌,也慢慢在大眾眼前呈現。展覽"藏水覓趣",將台灣水下考古過程,跟重要的水下遺跡,用多媒體互動方式,帶著民眾,一起進入水中的神祕世界。

(文化部文資局長 陳濟民 :
文化部文資局tahoki' 陳濟民
水下文化資產,一般人真的很陌生 ,在水底下有時候看不到,到底是什麼東西,大家都保持一種神祕,但是又陌生的那種感覺,所以我們就是要用一些策展的方式,然後讓大家了解到,到底有怎麼樣珍貴的價值,我們怎麼樣來保護它)


展區中,也呈現噶瑪蘭族重要的文化遺跡,"淇武蘭遺址",透過文物的出土,瑪瑙、陶罐等生活物品,一探過去在蘭陽平原,噶瑪蘭族的生活記憶。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長 邱秀蘭:
蘭陽博物館展示教育組kakbazae'an
邱秀蘭
淇武蘭遺址當初發現的時候,就是在那個二龍河的河道裡面,在文獻上所知道的先住民,就是噶瑪蘭族,也就是它其實可以連結到,我們現身的噶瑪蘭族,這整個聚落其實是在河道裡面,所以從河道裡面,我們發掘非常多精彩的文物)

"藏水覓趣"一展,一路從高雄科工館、馬祖民俗博物館,到現在,巡迴到了宜蘭的蘭陽博物館。縣府跟文化局歡迎民眾進入展區,一同感受,水下精彩的古文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