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ealuk ni mgarangl kari Truku ka tbrinah alang laqi embiyax
太魯閣族在日本殖民時期qlian Nihun ,被迫遷徙老部落,mntaril在翻山越嶺之後,尋覓豐沛又美麗的地方Tkijig" 崇德部落,齊心協力重建psbqurah smmalu祖先留下的家園。然而青年返鄉的崛起,又如何重拾兒時,處處都是人情溫暖的無籓籬部落家園。返鄉青利用部落市集及生活空間,串起部落情。更有音樂創作才子返鄉後,看見新世代孩子,已然失去了使用美麗母語樂趣。為復振母語便投入校園民族教育教學行列。不但讓孩子習得音樂創作,母語使用也讓孩子挖掘到母語的視界大不同。一起透過鏡頭,認識返鄉青、崇德情。
小小芋葉寮 小小山蘇寮
嘿嘿 小小螢火蟲
從立霧溪口延伸到清水斷崖前,這一段狹長的山海地帶 形成月形的崇德海灘,可以眺望清水斷崖 令人歎為觀止的奇異景觀。而穿梭蘇在花公路上的崇德村百年老茄苳樹,是部落族人共同記憶的部落標誌。
(記者 Miming/ Stand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我現在站的位置就叫做「TKijig」就位在花蓮秀林鄉境內,當我們看到這棵茄苳百年老樹地標,就表示您已經來到崇德部落了,我們也邀請耆老解說部落史,相信您一定很想來一起探究。)
百年老茄苳樹在半世紀以前,是在地部落族人納涼及休息聊天的地方, 也是孩子兒時樹下嬉戲的共同記憶,這棵老茄苳樹更是我們部落族人共同的記憶。
2017年的夏天 一位來自崇德部落返鄉的女孩,嘗試找回孩提時代的部落記憶 , 透過串聯人文風土、傳統歷史、自然環境,以深度體驗的方式描繪部落生活的新樣貌。並且以料理、手沖咖啡、文創小物及體驗課程等方式,希望達到分享在達吉利部落的生活空間。
返鄉青年 Ipay Samu太魯閣族
Embbiyax Tkijig Ipay Samu Truku
Mhuway是一個,有點類似像青年據點這樣子的想法,這個想法就是我 在我2年前,就已經有這樣的想法,只是說現在終於把實踐出來這樣子。
返鄉青年Ipay,在2016年就用了自己家裡的庭院,當做是部落的生活空間。 讓部落的族人一起共同來參與。
(返鄉青年 Ipay Samu 太魯閣族
Embbiyax Tkijig Ipay Samu Truku
為什麼我會把它取名叫做共享生活空間,我是希望可以透過這樣子的空間,然後讓部落的人或是讓過往的旅人,可以更了解部落這樣子地方。
外面有一些戶外的小空間,那是後續我們會規劃成,有一點類似像部落或週日週末市集,那個市集的話,它的主要的收入,比如說你很願意來這邊擺攤,那主要的收入 就是給部落的人這樣。我們就是也在後期的部分,也會規劃成部落的講座,那你們剛看到部落有一張很大的桌子,其實那桌子就是讓部落的人可以進來開會啦。不管是開會或是讀書會心得分享,未來我們會規劃一些部落的講座。)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Tusi Yudaw)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李季生) Truku
親愛的學員平安,大家平安。很高興你們返鄉,來了解我們崇德村,因為這個叫華語叫做崇德村,崇德, 其實它實際的名字,我們Truku的名字叫做「Tkijig」, 這個 「Tkijig」它的由來是這樣 。在日本時代統治的時候,這個地方是有很多石頭。而且也有很多岩石,像清水那邊,所以他們都稱我們這邊是很多小石頭及岩石的部落,Tasil 是一塊很大的岩石叫做Tasil。後來日本在統治台灣的時候,它(日本)就把這個崇德,叫做用日本的口音 日本的口音叫做Takili 。因為他們說不出來那個Tasil那個口音,就用那個日語的口音Takili這樣,我們這個地方通稱為Tkijig,。不管是下部落一直到這個地方(Dgarung)通稱為Tkijig。)
(達吉利風味餐女兒 郭淑娟 太魯閣族
Laqi kuyuh tnqpahan Tkijig] 郭淑娟 Truku
其實達吉利也是就是我們的族名,這個地區以前叫做「Tkijig」,所以當初我爸媽選擇經營之前,就想說要,要讓遊客直接印象跟在地連結的一個前提之下,就取了這個地名為主。因為我們主要是要推太魯閣族的風味餐,所以我們很多的食材,就是要以我們傳統食材的佐料。就是山胡椒啊,還有莿蔥、還有肉桂呀, 還有一些就是我們傳統的佐料拿來運用。再來結合我們在地的農特產,然後做一個創意的料理。最主要是,當初我媽媽她從一手這樣子學帶,帶起來的。)
崇德部落來自4個不同的部落組成, 一個是多岩石的名為Tkijig,其次是比較上面的部落叫Tgbaraw, 另一個是長滿楓樹的稱為 Dgarung, 以及泥巴溼地的名叫Slaq。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李季生) Truku
這個地方,我們這邊的人,有分4個地方。 而且這個都有它的名稱 ,Tkijig、Slaq、Dgarung、 還 Tgbaraw 。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叫做Dgarung, Dgarung叫做槭葉青楓 就是指槭葉青楓。這個 Dgarung過去有一棵樹在這個地方 叫做槭葉青楓。 這塊這棵樹很大,後來把它鋸掉了,後來這個地方到現在仍舊稱為Dgarung部落 。)
返鄉青年Ipay 親自打造部落生活空間的平台,並規劃一張大桌子,提供部落的族人活動的空間。透過部落耆老或是教會牧師,共享文化講座、 部落市集,以促進部落情感,找回族人的自信 共享生活的空間。
(觀摩部落文化 學生 許亦芮
Laqi matas miyah smluhay alang 許亦芮
我覺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牧師有講到 1928年,谷牧就是耆老她在傳福音, 就是她從和平這樣子,一路傳福音,走到玉里和銅門 ,就是她從銅門爬奇萊山,然後到南投,就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東西。)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 Truku
這個Kumu呢,是為了紀念 Kumu Lowsing。這個我們叫做谷牧紀念教會,是紀念 Kumu Lowsing的傳道的精神。因為當時這個Kumu,她有一個宣教的精神,就是見人就傳,見人就禱告。她一碰到人,不管是外省人或是平地人,會不會懂得太魯閣族的話,結果她都是用Truku的話,傳福音給他,也為他禱告,坐下來為他禱告,是這樣子來的。建堂之前,我們就把這個教會稱為谷牧紀念教會,後來我們開始籌建蓋這個禮拜堂。)
禮拜堂從2005年年底開始籌備,直到2020年11月花費15年的時間,從不可能的各種困難與挑戰,教會會友同心奉獻,以及協力向外籌募款項,2020年谷牧紀念教會終於實現。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李季生) Truku
我到過豐原教會去募款, 剛好他們在那個,他們有管弦樂。他們在彈那個,主如一顆明亮的晨星。 那個是周裕豐的歌 , 周裕豐是我的表哥啦。)
崇德部落還有一位知名的創作音樂家,他是家喻戶曉的周裕豐牧師 ,他的創作歌曲膾炙人心 ,不少經典作品至今令人難以忘懷。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 Truku
他有很多的曲子到現在,都被用在鄉公所裡面、在教會裡面。)
周裕豐牧師早年深受福音的薰陶性喜音樂,後來進到神學院後的,第一首作品就是《不要走迷路》。 尤其在《山地民謠專輯》中 ,也收錄不少他的創作歌曲還有《神祕谷之聲》, 寫下不少膾炙人心的創作詩歌。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李季生) Truku
他年輕小的時候做的歌曲,他跟我們這邊一個青年女孩子, 剛開始要談戀愛的時候做的曲子啦!歌詞內容說 [小姐你要去哪裡?我要去找我的心上人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 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後來這首曲子 就變成一個電影的配樂。還有一個我們經常所知道的神祕谷之聲。在那遙遠美麗的山谷裡,那是我的故鄉,就這首歌。)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 Truku
新城事件、 威里事件、那個都是有被記錄。這個事件(清水斷崖事件)沒有被記錄。這個是我爸爸親自跟我講的, 一直留在心裡面。清水斷崖、清水斷崖那邊有一個大的一塊大石頭,在海的中間。 他們知道那個日本的軍艦,什麼時候會到達石頭, 繞著這個地方他們都知道。)
這是沒有在文獻史上被記錄的清水斷崖事件,這事件發生在40年前。 由當地的部落領袖Watan Rulungn ,率領數名族人勇士,以香蕉誘餌站立在海中石頭上, 引起一艘正在沿岸巡邏的日本船隻注意。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 Truku
部落領袖Watan Rulung早期住在這部落,他們準備了一串香蕉,就到他們下面那個海岸口。他們站著石頭上面, 沒有多久的時間 ,就看到日本的軍艦行駛過來, 那艘船是軍艦,軍艦正轉向彎道之後呢, 軍艦到的時候,他們就把香蕉高舉起來。把香蕉高舉起來之後,日軍看到熟成的香蕉 就趕緊靠上岸,因為日本人對香蕉是無可抗拒的。)
(觀摩部落文化 學生張芮瑜
Laqi matas miyah smluhay alang 張芮瑜
這次他有講到那時候,他們拿著香蕉嘛,就把刀子藏在褲子旁邊嘛,然後拿著香蕉,去引那些日本的軍隊,直接這樣過來。然後就是上去砍他們,就是這地方讓我很有畫面。)
當年日本軍用船隻在轉彎處靠岸以後,部落 Watan Rulung 他們就跳進船上,抽起預藏的英雄刀砍殺日本人,全數死亡沒有一個存活。
(谷牧紀念教會牧師 李季生 太魯閣族
Mtabug rahul Kumu Tusi Yudaw Truku
全部都下來之後,他們從身上抽出了它們的刀,亮給他們看,一個一個把他們殺掉。那清水斷崖那個地方。在那個岸上、漂在岸上,對,漂在岸上。我爸爸說,這個船有一次的颱風,吹得很大,大概是民國41年,剛好我出生的時候,他說我出生的時候,又把它怎麼樣又把它颳走了。船不見了。結果不見了,這個船又把它吹到拉到海中間了,就不見了這樣。這個事沒有記錄在我們Truku的事件裡面,那個應該叫做,這個清水斷崖事件。)
40年前沒有在文獻上被記錄的清水斷崖事件,但這事件卻烙印在崇德部落族人的心深,成為當地部落共同的歷史記憶。
(記者 Miming Karaw 太魯閣族
Msaput kari Miming Karaw Truku
這裡是Watan Rulung居住的地方,Watan Rulung是一位精幹的部落領袖。 因日本殖民時期,對族人施以高壓政策。 因此Watan Rulung心生不滿, 便利用香蕉誘引日軍,日本也對香蕉視為珍品,也因而有機會誘殺日本兵。Watan Rulung部落就下面這個地方,清水斷崖事件對Watan Rulung家族是歷史之殤,也印證了Watan Rulung等勇士捍衛家園的勇氣,這是無法被磨滅的Watan Rulung清水斷崖事件。)
另一位 返鄉青年,從小罹患夜盲症。 長期生活在北部的原住民歌手,2年前,搬回到崇德部落跟兄弟姊妹同住。但他仍然堅持所喜愛的音樂,並且在崇德國小兼任族語、音樂課程的老師。
(原住民歌手 Miru(白明光)太魯閣族
Empeuyas Miru(白明光) Truku
就是回來部落的時候,當我在小學裡面,看到現在的孩子都不會講母語,那我想說還是秉持以前的一個觀念,我要用我的創作,就是用歌曲,然後去教導線在的孩子。因為創作音樂,我覺得這個是孩子間感到興趣的一個模式。所以我在教孩子的時候,就會唱起傳統的歌謠,就是引發孩子學習樂趣。有一位老人家,他非常的勤快。我善用老人家唱歌的聲線,孩子聽了很新奇,疲憊的掉下眼淚,走到溪水邊,不小心掉到溪水中。我就是用這種方式去教,孩子聽起來覺得好有趣。隨機在教學中問了小朋友一個問題,我們來創作這首歌看看,螢火蟲我們怎麼編歌詞好呢?嘿嘿 小小螢火蟲 你要去哪裡?我要去你的心裡。然後我就抱起孩子 高高的抱起。小孩都開心的爭相討抱抱。所以便引起他們學習熱忱,當我用這種隨機創作誘導教學時。可能現在孩子,可能就是真的是很吵了, 我只能說真的是很吵了。 所以我創作了一首歌曲,那就是有一首歌, 就是就是我的煩惱嘛,也是小朋友的煩惱,對,老師生氣跺腳,這個都是小朋寫的,我把它放在創作裡面。Iya squwaq(不要吵) 不要再吵鬧。反正就是這樣子,會讓小朋友覺得很棒,他們會朗朗上口。 你知道這一首歌,好像變成是崇德國小的國歌了。
我的創作摩托車 也是必點 小朋友做喜歡聽的
小朋友一起來 準備好了沒有 準備好了嗎
摩托車 摩托車 呼嘯而過的摩托車 我的爸爸正在騎摩托車
2年前 Miru 返鄉後,就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從過去到現在寫了不少歌曲,也參加不同場合的歌唱比賽,不但榮獲全過第二名的母語創作,也拿過台灣原創的佳作,隨著年齡增加, 視力也變弱, 他非常感念一直照顧他的哥哥。
NS
他加快馬力騎著摩托車 他加快馬力騎著摩托車 終於駛向山頂了 好 穿上膠鞋開始工作了
原住民歌手 Miru(白明光)太魯閣族
[Empeuyas
Miru(白明光) Truku]
這是以前收集在我第一張專輯裡面的一首歌曲,那由鄭光輝,也是我的學長 Pawan, 他寫了一首歌,我也幫他譜曲。我們一起寫的,創造了這一首歌 歌名叫做「你好嗎 我的故鄉」。
你好嗎 我的太魯閣故鄉 我已經很久沒有回到故鄉的家了, 你好嗎 我Ihunag(悅付南)的故鄉 我非常想念我故鄉的家
(原住民歌手 Miru(白明光)太魯閣族
Empeuyas Miru(白明光) Truku
剛好那時候是在大漢技術學院,就是有再合作這部分的。 一個文化教育的一個教學方式。我就帶了二三四年級教了兩首我們的童謠那一首歌是芋葉工寮, 另外一首歌是螢火蟲,我就把它弄成弄成兩首歌,那就結合我們傳統樂器。)
嘿嘿 小小螢火蟲 你要去哪裡?我要去山上。嘿嘿 小小螢火蟲 你要去哪裡?我要去山上。wis wis wis w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