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0
記者
Ciwas Yamai(蔣淮薇) / uliu(郭亞文) 台北市

政大地政與環規原專班揭牌 聚焦原鄉土地管理

近期國內焦點話題,聚焦在四大公投跟台灣外交處境,國土規劃或許不是熱門話題,但卻跟你我生活息息相關。今天(10)是國際人權日,也是政大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專班成立三年後,正式揭牌日。首場專題演講,邀請到花蓮文化局長吳勁毅,分享原鄉部落如何抓緊國土規劃契機,落實土地管理自治的願景。

台灣地狹人稠,也讓土地成為島嶼上最寶貴的資產,然而過去缺乏因地制宜的土地管制規範,讓原鄉地區陷入建地、殯葬設施跟公共空間不足等多重困境,但隨著國土計畫誕生後,也為部落土地發展,帶來一線曙光。

(花蓮縣文化局長 吳勁毅:
在國土計畫架構下,它提供彈性土地管理的空間,如何能夠從傳統的智慧,面對未來需求找到一種方式在整個規劃過程(營建署)是給予寬限,但是它的前提是,這個權限一定是來自,部落內部有規範)

也就是當政府釋出有史以來,最大善意的國土規劃空間,讓居民由下而上參與,一步步達到土地管理自治目標,但花蓮縣文化局長吳勁毅提醒,計畫啟動的先決條件,必須先讓部落形成"內部共識",才能有效避免"土地炒作"亂象,再次發生。

(花蓮縣文化局長 吳勁毅:
依照現在土地私有化的制度,未來這些新增的建地,到底是不是族人自己可以用,還是會因為土地炒作被別人買走,那我們辛辛苦苦做的事情,結果是別人獲利,這件事情其實部落,在討論過程當中,它必須放在心上)

(總統府資政 孫大川 卑南族:
所以我們培養這群新的土地尖兵,將來在土地的利用,跟土地的保護這個部分,可以有更符合現代技術)

因此培養新生代的土地尖兵,積極投入在盤根錯節的原鄉土地規劃中,與部落共思,和政府對話,攜手找出可行之道,也成為政大近年來肩負的重要任務。

(政大地政與環規碩士原專班主任 Daya Dakasi (官大偉) 泰雅族:
現在面臨到越來越多,必須去掌握國家政策或工具,改變這個國家體質,在這樣需求之下,跟台灣所有願意一起來,為共同事務努力的夥伴,一起協力)

(政大校長 郭明政:
我們希望培植更多人才,可以是政策的參與者,是政策的執行者,讓原鄉土地可以有更大效用)

就在12月10號國際人權日,政大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碩士原專班也在成立三年多後,正式揭牌,可望立足學術、望眼國際,並成為部落跟國家間的橋梁,實踐原住民族土地與轉型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