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tapang Luhtu tu siduh hai musuhis mapakilim palihumisan
南投信義鄉久美部落是布農族與鄒族Luhtu社一起居住的部落,如今久美部落族人重新踏出步伐,想要重建Kuba,但如今環境已經和從前不再相同,在不同宗教族群同時存在這片土地上時,如何傳承文化考驗著族人的智慧,需要的是部落溝通,為了尋回消失的Luhtu大社文化,未來這條復振之路再怎麼艱難都必須走下去。
南投縣信義鄉久美部落,人口總數約820人,由多數布農族人和少數鄒族人共同居住於此
而在部落中,有一棵巨大的樹木雀榕,儘管仍在抽芽,茂密的枝條仍顯壯觀。久美鄒族耆老文高明回憶起幼時參與儀式,正是在這棵雀榕旁舉行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很大的那個yono神樹,那是很高很高。我記得那個有熊熊的烈火。在那個現場當中,他(長輩)會引領我們小孩子初登會所,我們叫初登會所
那個儀式叫patkaya就是讓天神能夠認識我小時候有參加這個我的,大人嗎,現在久美的唯一就是我一個人還有做過這樣的
雀榕yono是鄒族人眼中的神樹,當時樹旁還有鄒族男子集會所Kuba,因為這裡曾有一個完整的鄒族社群Luhtu大社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這個就是Kuba(男子集會所),這個大概是在民國20年這個年代拍攝的................
根據我們祖先的說法,還有文獻上記載,清代接受的,舊社的名稱裡面就有這樣的。一個名稱記載我們當時在輸餉納貢有這樣的一個記載。跟我們到當時叫做阿里山番、統稱包括特富野社、包括達邦社 跟我們這邊的Luhtu社
在清領和日據時期文獻當中,Luhtu為阿里山番4大社之一,3百多年前範圍曾遍及陳有蘭溪,還達到南投竹山及濁水溪一帶,但是為何至今卻消失無蹤?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近代的原因就是我們經過了瘟疫,人口大量的死亡流失,導致有的族人呢?就是到阿里山就是現在的達邦還有這個特富野社 ,那部分就是到我們原先居住在這裡的我們稱之為Mamahavana,就是我現在居住的這個地方。這個是後來當然還有原因就是布農族的所謂的集團移住,(日本人)把他們遷徙到我們原來鄒族的這個地界裡面
受到漢人入山、瘟疫的影響,如今Luhtu後裔僅存於久美部落,而在日據時期集團移住的政策下,久美部落成為布農族和鄒族共同居住的部落,鄒族從原本的主要族群變成少數,不但祭儀中斷了,語言、文化也急速瀕危
(鄒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甘萬德 鄒族:
Mumu tu liskadaan 甘萬德 Cou
就在民國45年,最後一次的Mayasvi 就斷掉了
那個老人都是講我們鄒族的話,那種情形,我還有印象,一直到現在,我們這邊幾乎都已經沒有對話的對象啦、而且你看像我這年紀中間有一大段時間、都在外面,沒有在故鄉、然後我們的母語,就這樣子逐漸就消失啦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事實上,在三十年前,我們就已經開始有這樣子的一種想法?在之前的前輩,她們也有這樣的想法 但是,一直沒有很具體的落實
能不能,把我們這個傳統這個大社的這種精神,繼續的留存下來,我們家族氏族在討論的時候,現在如果這個時候不做的話,也許真正將來啊?就沒有機會再復振,那就整個Luhtu大社這樣的一個就會中止
要如何挽救即將消失的Luhtu大社?久美族人邀請阿里山鄒族達邦部落和特富野部落族人共同討論。以族語復振以及重建Kuba為2大核心,但比起阿里山2社較為單純的族群組成,在鄒族人口相對少數的久美部落,同時還面臨長期文化失傳,文化復振難度高出不少
(久美國小文化指導員 安美英 鄒族
Tatahus palihumisan tu bunun 安美英 Cou
那其實因為這個部落是鄒族跟布農族一個融入的一個部落,那其實因為我們的族群就是說,可能它是鄒族的人,可是他娶了一個布農族的妻子,所以在語言上,我們可能就也不想寫鄒語了,我們布農語也不想學,用那種中文會比較好溝通,所以我們到後代就會有很大的影響,那其實我切入在這個族語或文化的裡面,其實蠻有難度的喔。
(鄒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甘萬德:
Mumu tu liskadaan 甘萬德 Cou
sia na macohio ta yatatiskova ,結果我們這邊的鄒族講話 sia na macohio ta ratatiskova................
是很特殊。可是它現在也已經消失掉了
(原語會董事長 Mo'o E'ucna(溫英傑) 鄒族:
Lavias mumu tu bunun Mo'o E'ucna(溫英傑) Cou
那長期以來因為交通的阻隔,我們Luhtu的族人又是少數,可能在過去比較會忽略他們,所以他們現在也碰到很多的一些困境,希望說,透過語推組織的成立,能夠讓彼此之間產生一些連結,那我們看看Luhtu這邊,我們怎麼樣一起合作
當然如果說統一的話,當然表面上,我們是覺得這可能是比較方便。可是我們不能忽略。我們要尊重這個語言的一個多元性,他們這邊有他們自主的一個生活的方式,或者是用他的一個發展,其實我們彼此之間的一個交流雖然有些差異,但是這個沒有太大的問題,還是可以一起合作,還是可以去做很多事情
除了作為文化重要載體的語言要在部落持續傳承,族人最關心的便是Kuba能不能重建,和一般家屋涼亭等建築物不同,Kuba作為祭典儀式進行的重要場所,以及部落軍事和政治核心,要重建是非同小可,但從民國45年祭儀中斷至今已經將近60年,Kuba還有可能重新矗立在這片土地上嗎?
(久美部落青年 文一丞 鄒族:
Asang tu mainduduaz 文一丞 Cou
其實我真的很期待我們Kuba可以重建,因為其實蓋這Kuba。它雖然是一個建築,但是它其實裡面富含了很多的文化的知識,而且在這個這個過程,那剛剛有討論到,那也會對我們一些人才培育,還有一些祭儀這些其實對我們的部落,這個助長這個鄒族的文化是一個很大的一個幫助,所以我真的是很期待這個復振。這個kuba是可以真的做到的
(部落耆老 安金立 鄒族:
Asang tu madadaingaz 安金立 Cou
[族語]
(大意).....................來的祖先們都很樂意,也了解你們對未來的看法,但是必須要從頭目家族的祭巫開始
(特富野社傳統領袖 汪義福 鄒族:
Asang lavian 汪義福 Cou
你們既然請巫師來了 而且我也剛剛有問過 基本上你們的祖先都沒有意見 但是就是要看你們執行力 但是巫師也講這個做是很困難 順序一定要搞清楚要先從祭屋開始.............. 因為Kuba的火是從氏族祭屋到那邊的 因為鄒族以前是氏族為單位 火絕對要從祭屋進KUBA
直到巫師經過儀式詢問下,才確定可以進行,想要重建Kuba,還得先從氏族祭屋開始做起,但無論是祭屋還是Kuba,都左右著氏族和社群的發展,稍有差錯都可能觸犯禁忌,對於這些文化脈絡中斷已久的久美族人,該如何重新接上?將是一大挑戰
(鄒族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甘萬德 鄒族:
Mumu tu liskadaan 甘萬德 Cou
很沉重,一則喜一則以憂啊,喜的是,巫師的那個請示,是我們期待已久了。憂的是重任真的是很重我可以預見這個重任 畢竟這個是沒有的東西 你要變成有的話 快則3至5年,甚至10年的時間,長時間要去推動,才有辦法去實現。這個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既然講了,我們以前是這樣 既然請求了,那就要實地去做
鄒族現在整體的一起的那個力量來推動,畢竟這個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情。牽扯的面,不管是尤其禁忌的部分呢?我們已經脫離日久,已經不是很熟悉的一些東西
(樂野部落會議主席 湯智杰 鄒族:
Liskadaas asang 湯智杰 Cou
我是覺得是說你在做Kuba的重建,或者是,祭屋的重建的時候應該要著重在,就是文化人才的培養、
像我們現在家族少嘛?但是每一個家族幾乎跟達邦特富野都有連結,其實他們2社的,祭典,如果要實施的時候,這邊就可以一個家族可以派2個去那邊觀摩、學習,甚至是實作
(特富野社文化發展協會理事長 陳明利 鄒族:
Mumu tu liskadaan 陳明利 Cou
在整個世界的潮流裡面,不管是在台灣,只有少數民族的文化就沒落,從來沒有一個是復振啦,我們用2社的力量,如果再把我們這個Luhtu這個小社復振出來的話,對,這個鄒族來講是有很大的意義,對整個少數民族來講,這個啟發的意義是非常重大
語言可以靠語推組織協助,找回傳統祭儀以及文化資源可以靠著阿里山2社幫助,但久美部落在時代更迭下,不論是族群還是宗教信仰都已經大幅改變,部落內部面對的另一項考驗,是文化復振要如何在不同信仰下取得平衡點
(久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甘淑英:
Mumu tu liskadaan 甘淑英 Cou
其實因為我們Kuba裡面有那個靈的部分。靈的部分是,我們在信仰上是在這個部分是有點抵觸。
所以我們就是建議說,我們可以就是可以興建,那個一個就是像綜合的那種(建築) 也可以讓我們布農族就會跟我們的鄒族會更遠 不論鄒或布農都能,但是(Kuba)屬於你們鄒族的,我們任何人都不能到這個地方,那我們就跟社區,我們就會。我就感覺,我們是另外就變成一國了,
(久美國小文化指導員 安美英 鄒族
Tatahus palihumisan tu bunun 安美英 Cou
我們現在在部落裡面的宗教信仰,都是基督化的一個信仰,所以可能我們現在想要蓋Kuba這個部分,我們也要考量到就是說,我們要尊重在當下現在的,一個宗教信仰的,比方說基督教的信仰)
(久美部落青年 文一丞 鄒族:
Asang tu mainduduaz 文一丞 Cou
但是其實這就是我們部落問題,我覺得都會有聲音,但其實我覺得就是溝通互相尊重,因為我們部落有本來就有3個教會對3個教會,那我們也是互相尊重,就互相尊重,那為什麼多了?一個鄒族的文化的一個信仰,然後要有這麼大反彈,那就是因為彼此不瞭解?那我們應該這就是我們內部要繼續再努力。多一點溝通,然後讓大家愈了解這樣子
久美部落耆老 文高明 鄒族:
Takidiip tu madadaingaz 文高明 Cou
因為基於這個復振的重要性,我們剛才已經談了,如果大家能夠加強溝通、對於有比較有意見的,不管是別的族群也好,或是我們自己的氏族裡面,我們都要透過溝通、理解然後化解,這樣是一個正確的一個方向。
Luhtu社群從強盛到落寞,如今久美部落族人重新踏出步伐,想要重建Kuba,但如今環境已經和從前不再相同,在不同宗教族群同時存在這片土地上時,如何傳承文化協調考驗著族人的智慧,也如同族人所言,講了就必實地去做,為了尋回消失的Luhtu大社文化,未來這條復振之路再怎麼艱難都必須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