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記者
綜合報導

舊筏灣青年找尋文化認同 影響周遭喜愛這塊土地

Mususuhis kausisia mai'asang at un'apavas makadim asng tu is'ang

sepayuan是舊筏灣的族名,sepayuan的意思就是我是舊筏灣的人,我來自於舊筏灣。一群來自舊筏灣部落的後裔的年輕人,以自己的能力、在學校所學的專業、應用在建設行銷部落。不論在部落環境上面、所接觸到的人脈也好,或者是自己學校、同學也好,影響這些人,讓更多的人來喜歡舊筏灣部落這塊地方。

眼前的這一場音樂會,是舊筏灣青年團體sepayuan more向部落耆老們致敬而舉辦的盛宴。

排灣族青年金念薇,她既是號召青年回到舊筏灣部落的靈魂人物、也是為數不多的鼻笛傳習師,而在她的背後,背負著的是什麼樣的責任呢?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Patagaw Palengez(金念薇)  Paiwan
傳統的鼻笛是只有男生可以吹,只有勇士可以吹,那鼻笛在過去的生活理念,第一他是哀悼部落裡面的傳統領袖,或者是那個勇士,對部落有功的人的過世的時候,就會吹奏這個鼻笛表示我們哀悼,那第二個這是我爺爺常常叫我就是說,嗯 為什麼只有男生可以吹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個是男生要來拿來,追求女孩子,所吹奏的一個傳統的樂器,可是現在只要秉持著一個,傳承的一個心,或者是就即便我是女生,我不做了,我的兄弟也沒有人要做,那是不是就到了我這一代什麼都不會了)

雖然身為女性對鼻笛有所禁忌,但她仍秉持傳承精神來學習,因為她希望盡可能留住老人家留下來的智慧文化。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Paiwan 
因為國小那時候,國小生不能參加,所謂的那個叫,部落大學這個課程,一定要滿十八歲才可以參加,可是我爺爺就說,用你爸爸的名字參加(鼻笛課程),我說 為什麼 我不想,vuvu就說你不學不做,以後誰要做,我死掉了誰要做,老人很愛用這句話來威脅,我死掉了誰要做,我說 一定要這樣子威脅,用生命來威脅年輕人嗎 ,我沒有辦法再看到老人家,很失落的眼神,因為老人家就會覺得,他們的生命就這樣走了,沒有人去接承,去承襲他們曾經所擁有的,或者是他們曾經也跟他們的長輩,所學習的那一些珍貴的東西,就這樣就沒有了,我沒有辦法再看到他們,很失落很失望的那個眼神,所以才會一直讓我很堅持想要做下去,那怕錯了,就再重新,就再去詢問,一直到做對為止,一直到我的長輩們,微笑的看著我,所做的每件事情)

如此渴望看見長輩們安心的笑容,她和許多原住民青年一樣,從小在市區成長。

(念薇母親 Maljeveljev 魯凱族
Itu Patagaw Palengez tu cina
Maljeveljev  Rukai
那個時候,我覺得說,我們是原住民,而且又是頭目家,那我老公這邊,就有很多那個文化的東西傳承,那我想說,我的孩子一定要學母語,因為念薇他們,從小都是在平地讀書,然後就到大學 我們都是住屏東,後來我就想說這樣子不行,所以每個禮拜都回家,然後一定要去上教會,因為上教會說母語,其實念薇上面,還有一個姊姊,23.24歲就往生了,不然那個念薇是逼不得已,就上去,因為在我們的排灣部落來講,不管你是男生 女生,第一個孩子一定是當家的,念薇是老二,所以她沒有想要說,是她要當家或是幹嘛,繼承頭目家這樣,其實沒有,後來姊姊走了,她必須是要繼承這個 這個傳承)


家人對文化的重視,源自於頭目家族的傳承,頭目對部落的終身責任,念薇曾抗拒過,甚至想著遠離部落。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Paiwan 
從國中 考高中就很抗拒了吧,就一直想說我要出去,我一定要出去,我不要待在部落裡面,不要待在就是屏東這樣子,然後甚至考大學就是說,我一定要去臺北,我想跟我同學一樣,我要去臺北,自己對自己的想要,可是從來沒有考慮到,自己在部落裡面的身分,我所考量的每一件事,包括考學校 包括找工作,原來都對家族,對部落有一個很大的影響,就因為我是頭目的身分,原來我不可以做這麼多,很自私的決定,即便到我出了社會,也曾經有一度,有一個很好的工作,要我去台北去做協助去幫忙,其實那個,也都是家裡人很熟悉的長者,來找我去台北工作,可是居然家裡面要開家族會議決定,念薇能不能去台北工作,我說天啊,我只是要去台北工作,有需要到大家來討論,妳適不適合去台北工作,那時候才真的覺得,頭目這個身分有好有壞,有很多的開心,但是也很多的無奈壓力很大,但分散給別人嘛,自己一個人很辛苦,去承擔這一切,那不如找一群人當我的力量,來去幫助我,幫助我的部落,能有更好 更棒的傳承)

號召青年們重新回到舊筏灣,也重新找回認同和文化的堅持,這樣的信念,甚至吸引許多不同部落,不同族群的年輕人共同參與。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Paiwan 
sepayuan的意思就是我是舊筏灣的人,我來自於舊筏灣,那more的意思就是更多嘛,我們希望,可以藉由我們這一群年輕人,這一群,來自舊筏灣部落的後裔的年輕人,藉由我們自己的能力,我們在學校所學的,工作環境上面,所接觸到的人脈也好,或者是我們,自己學校的同學也好,影響這些人喜歡舊筏灣)

舊筏灣,是許多排灣族部落的發源場域,保有很多故事和文化寶藏,2016年,幾位舊筏灣青年,創立sepayuan more青年小組,希望能將更多,舊筏灣的文化和故事分享出去,也吸引更多舊筏灣青年返鄉,找回自己的文化。

(部落青年 郭悅暘 排灣族
Asang tu mainduduaz
郭悅暘  Paiwan 
我是先接觸 才慢慢愛上這個地方的,所以我們常會說,我是筏僑,就是人家說的回家,是回到我們原本居住的那個家,但對我來說,我回到那個家,是我祖先的家,不是我住的家,但是我們是在血緣上,跟生命上是有連結)

青年們大多在外讀書工作,不過他們發現,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帶領更多人認識舊筏灣。

(部落青年 郭悅暘 排灣族
Asang tu mainduduaz
郭悅暘  Paiwan 
我們不會輕忽,每一個人的能力,也不會去懷疑每一個人的能力,我們甚至會把那個,你本身有的那個東西,去發揚光大,就是好好做吧,因為你沒有做,怎麼會知道自己會不會做,就像我不知道我會導覽一樣,我也是做,才知道原來我可以喔)

(北葉國小民族實驗教師 楊芷緹 排灣族
masnanava
楊芷緹  Paiwan 
我是覺得他們很堅持,然後很認同,就是我愛上這片土地,是因為從人,再來到這個環境,就是這是一個,他們的生命,在影響我的生命,這就是我自己覺得反思,就是為什麼我會,比起自己的部落裡面,所發生的事情的那種認同感,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他們有這一群人,一起做一件事情,是會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因為其實在部落就是別人說,你就跟著去,但是他們是,他們自己說 他們自己做,對 他們自己去做分享,給身邊的每一個人)

(荔寶文創執行長 陳偉仁
Lavias kuzkuzaun tu bunun 
陳偉仁
那文化傳承這個部分,其實如果在青年這一代,沒有辦法有效地延續下去,其實政府部門給予再多的資源,你做再多的行銷,其實就是會有斷層,當中高齡那一代凋零之後,青年沒有往上接,你再多的行銷都會被迫中斷,所以我其實非常珍惜,像念薇這樣的一個人物,可以在部落裡面做一些影響跟號召)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Paiwan 
自己能做的力量真的很有限,自己的知識,自己所看見的真的很有限,但凝聚一群人的力量,用不同的視角,不同所學 不同的價值觀,去做同一件事情,我相信這個可以帶給舊筏灣部落,甚至是新的部落,可以有很大的改變,然後有很大的動力,或許可以藉由我身邊的這一群人,去影響部落的年輕人,回到部落裡面來做事情)

念薇常說,也許真是因為,對於這塊土地,有足夠的熱忱和努力,才能感染許多青年,一起愛上sepayuan more,愛上舊筏灣。

(Sepayuanmore青年小組召集人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排灣族
Mais'ampuk mainduduaz tu bunun 
金念薇 Patagaw Palengez Paiwan 
這句話真的能說就是感謝,還是感謝,我們年紀這麼輕,然後大家工作都很忙,可是卻可以因為舊筏灣這個地方,去調整自己的生活,調整自己的工作,只為了來這裡幫助舊筏灣,可以變得更好,讓更多人來知道,舊筏灣這個美麗的地方,這個美麗的我們的家,但我希望在下一步的時候,我們可以變成那個執行者,去執行我們心裡面所想的,結合長輩的智慧,然後來去做更多,可以對部落裡面更好的事情,換我們接棒,然後站在台上也好,或者是我們侃侃而談,自己的部落,自己的文化的時候,我們想要享受長輩在旁邊那個,哇 這是這是我的孩子,這是我們舊筏灣部落的孩子,那個肯定跟驕傲的眼神)

而念薇如今最大的心願,是希望未來有一天,看見長輩們肯定和驕傲的眼神,和sepayuan的青年共同努力,不僅將舊筏灣的文化和故事,分享出去,也讓生命影響生命,將這一份為部落 為文化的熱忱,在青年們心中持續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