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9
記者
Avay poiconʉ/陳民紋 南投久美

布農.鄒文化融和 久美國小"雙語"並進

toepoha 'emo yuso ci soezop ʉ  pacohivi ta vunka

鄒與布農百年後的久美部落,非常少見兩個族群,在生活文化上都能夠融合在一起,也是台灣少有的現象,從教育面學校,尤其重視兩個族群語言文化,除了多年向中央爭取學校重建,也獲得改建而完成,這幾年也聘任鄒語與布農族語,於學校專任族語老師,參加全國比賽也獲得特優,如此優質的學校環境,相信學子們會更融入末來的深耕教育。

以海軍陸戰隊的英姿進場,鄒族小朋友們充滿氣勢,而對手的卓社群布農族小朋友們也沒在客氣!

先禮後兵之後,雙方正式開戰!

手持彈藥,小勇士們衝上前線,奮勇擲敵!一旁團結合作的女生們,則用培養土迅速製造彈藥!

這是久美國小的文化體驗課,在開墾土地的立竿後、種植前,進行布農族的拋石祭。

(久美國小老師 幸漢強 Bunun
lemacohio
拋石祭,布農是用石頭互丟擲對方,石頭代表惡靈,打勇士不怕,會散開,小米會能成長茁壯。)

英勇禦敵、體驗文化之外,小勇士們更展現運動家風範。

(久美國小校長 Savungaz Tanapima(田春海) Bunun
koo'co ta luhtu
郡社令人佩服鄒族感人,給對方彈藥很好行為,久美特有鄒和布農一起扶持。)

激烈鏖戰後,一個個的泥巴人握手言和,互相祝福日後榖物豐收。

不久前重建完成的嶄新校舍,隨處可見鄒與布農的族群圖騰,校園一角更打造特色建築物!

(久美國小學生 甘婕妮 Cou
o'oko no tmops ʉ 
這是布農工寮,頁岩疊上去以前沒窗,這棟是涼亭跟kuba構造一樣不同的是神花,女生不能上去 觸犯禁忌。)

走進校長辦公室,牆上一幅布農曆法時鐘引人注目。

(久美國小校長 Savungaz Tanapima(田春海) Bunun
koo'co ta luhtu
辦公室裡面有個時鐘,12點鐘,12月分課程取布農板曆做發想,然後再把我們鄒族放上去,以祭典為核心發展課程。)

希望在地各族群文化都能被呈現、了解而傳承,久美國小轉型實驗學校後,以雙族群並重為理念設計課程,今年學生數已增加到56人。

(久美國小校長 Savungaz Tanapima(田春海) Bunun
koo'co ta luhtu
久美不是有鄒有布農,而是又鄒又布農,我們堅持兩個文化一起走,對照十二國教設計內容,六年為一螺旋週期需要很多備課,很多耆老先帶老師,鼓勵老師朝長老前進,老師先吸收再教小孩子。)

(久美國小老師 Uvan tatishusungan(史麗君) Bunun
lemacohio h'oe'ea
有鄒有布學到兩文化,特色混齡,帶動高年級當小老師族語認證,久美學生們互相鼓勵。)

布農族語認證後,小朋友互相激勵再考鄒語認證。教室內上的是布農族語,窗外走廊上則是鄒語教學。

嫁到久美30年的安老師,親身見證鄒族的起起落落,因此更積極用心於族語教學,希望藉此重振鄒族文化。多年耕耘後的點滴改變,令她感動。

(久美國小鄒語老師 yangui(安美英) Cou
lemacohio ta h'oe'ea
去年的時候,有一位特優的母語認証,不是母語認証,而是我們朗讀,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以前大家都已經遺忘Luhtu久美,已經消失了,但是去年有一位小女孩,她的名字以Motoyʉ,既然她在朗讀部分,朗讀部分拿到特優,這次再一次讓大阿里山關注我們,這個就是我們努力方面,其實我們看到我們沒有白費,雖然有時都孤軍奮戰,但就是在過程裡面,我們看到一點點一滴有改變,所以在這部分,我們感到非常高興,只少可以說自己的名字,或是那一個家族,然後從最基本了解自己的氏族,然後Luhtu的幾個氏族,他們也知道,然後延伸到我們已經有涼亭,同時讓他們知道hʉfʉ涼亭與kuba庫巴的差異性,再從鄒語的單詞慢慢的捕捉,讓他們知道自己的族語及文化。)

(我是Lutu的Voyu 我們一月祭典是播種祭…)

如今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自己的文化。文老師回想5年前返鄉任教時,學校沒有鄒族課程,他跟小朋友都缺乏族群認同感,直到轉型實驗小學後才見轉變。

(久美國小老師 dibusung(文一丞) Cou
lemacohio
因部落鄒混布農,對他不承認是因為教育體制下讓他無法認同,剛開始來不敢穿鄒傳統服 不了解文化,後來有自信穿回來,感染到小朋友愈來愈有自信。)

(久美國小校長 Savungaz Tanapima(田春海) Bunun
koo'co ta luhtu
田校長兩個(小朋友)吵架時說我不是鄒,到後面我是鄒耶,現在布農小朋友說我也想當鄒,有趣的轉變。)

小朋友重獲族群自信,而在文化溯源的過程中,耆老腦海中的記憶被重視,部落中生代的尋根動力也被觸發。

(久美國小校長 Savungaz Tanapima(田春海) Bunun
koo'co ta luhtu
文建站老人說受寵若驚,他的東西變小孩的學習內容,拉近小孩老人情誼,我曾有看到家長在臉書寫,真想重新學習我的文化,孩子回家作業問父母也不知,想知小孩變我的老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學校教育播種萌芽族群意識,讓久美重溫部落歷史,讓族群找回定位與自信,讓語言文化得以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