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asnavas iskahahatu tu hansaip at mapinsuhis palihumisan
花蓮縣光復鄉太巴塱部落族人Karo林榮康,計劃復振阿美族已經失傳的獨木舟,他花費20多年時間研究,他強調用祖傳的方式製作獨木舟,並且計劃划著自己打造的獨木舟,前往菲律賓、新幾內亞,一直到南半球的紐西蘭等40多個南島語系國家,與他國原住民交流,並且要重建台灣環東岸SANASAY禮物交換帶漁團文化,建立台灣原住民族海洋經濟體系,接下來就帶您來看,從一個重達近6千公斤的木頭所打造成的獨木舟。
(長老 Tero(孫輔) 阿美族:
madadaingaz Tero(孫輔) Amis
舉行祈福儀式,主要驅除惡靈讓青年工作順利,這是祖先們傳承的,凡事都要祈求一切才會平安,這就是祖先們所謂的祈福)
進行樹頭祭驅除樹靈,同時進行開工及工具祭,祈求造舟順利。
(造舟人 Karo(林榮康) 阿美族: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從傳承到製作,已經就是目前,在國內文化的保存方面,呈現了一個斷裂面,所以我們必須,為了維護我們的文化資產,在無形文化資產的部分,我們要必須為這個,後代的教育留下一個樣本,所以我們決心打造這條獨木舟)
(鳳林長橋部落Tapang Fono(鄭來生) 阿美族:
Asang lavian Fono(鄭來生) Amis
老人家以前很厲害,在這個這些沒有儀器這類的,航海的儀器,但是呢,他們最南可以到哪裡,馬達加斯加,最東就是到復活島,這個是我們做的田野調查)
(林榮康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不管是海上的玉路,中央研究院也有研究,海上的陶路,中央研究院也有研究,海上的考古遺留,很多人去研究都發現是阿美族的先人,是甚麼樣的東西可以讓它這麼廣泛的,頻繁的做跨域移動,是東昌這條獨木舟嗎,不可能,因為以阿美族航海技術裡面,這條舟沒有辦法適合遠航,沒有辦法適合遠航,他到了南緯0度的時候,可能會面臨翻船的地步,所以在這種緊急望況之下,我們必須趕快去還原它。)
台灣有南島民族原鄉之稱,造舟人林榮康研究獨木舟20多年,發現阿美族在400多年前就有遠洋獨木舟的技術。
(林榮康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遠洋漁船跟東昌獨木舟的結構是不一樣的,因為要適應海象,它結構不一樣,結果我們就在四個航道裡面得到驗證,所以老人家講的是對的,因為你必須要有這樣的渠道,這條獨木舟才出的去,因為這條獨木舟它除了是圓底之外它下面有多一個平衡桿,這個部分是目前所有族人遺忘的部分,我們把它還原了,事實上這個獨木舟,送來的時候長度是6.8公尺,直徑是115公分,然後體重是5950公斤,然後我們只能做到2分之1,我據那些老人家的口述,以前那個平衡桿是更長的,可能它有2種做法,我們現在是做其中一種,我們陸陸續續會把第二種作法做出來。)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張惠端
Daikaku tu masnanava 張惠端
他們其實就是透過獨木舟這樣一種,阿美族叫Palafang,lafang其實就是客人的意思,Palafang就是作客的意思,就是去拜訪,就是遠方,或是異地異族,然後和他們進行一種,就是把沒有的,或是有的特殊的來進行一種交易,建立一種友誼,所以其實我們可以知道,原來海洋民族可能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擴展他們交流的領域,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說可以充實我們或是豐富我們對於海洋民族他們經濟活動的想像。)
消失400多年的造舟技術,林榮康憑著口述記憶,田調文獻分析,工藝師們共同打造獨木舟。
(工藝師/造舟人 陳建造 阿美族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陳建造 Amis
當初,我跟他講說我是在做木雕的,應該不適合做造舟。他說,這個造舟,他說,拜託幫我,你做得到,我就說,好吧,那我來試試看。
(那你怎麼去克服)應該是,有靈感吧。或是祖靈給我的力量,用這種方式了。(包含那個海神柱跟海神譜。)海神柱跟海神譜他也是,海神譜,他只是跟我講說。後面要寫什麼,要幾個要幾個那個祖靈的名字,都要寫出來。然後我就跟他講說,可以啊,反正你稍微給我一個樣子給我看,那海神柱的話,海神柱他絕對都沒有給我,他說你自己造,我只跟你講這樣子 。頭頂著甕,然後裸體,然後就這樣子,他說,後面還會發光的,他說,這是海神的樣子,我那當初也是迷迷糊糊的了。但是當我要做的時候,我還是絕對一定有一個力量在支持我。)
(林榮康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古代的工藝師要做物品之前要先做夢。然後這養成過程,我讓他聽那些歌,讓他參與。讓他就是有一個擬像,擬像完了之後,他會去做夢,然後去想出說那個,回到那個空間裡面去做出這樣的作品,那當然,我們。因為在前面已經做了很長期的田野調查,然後我的碩士論文也是談論這條舟。所以我就開始跟他講分享它,然後呢,我就畫圖給他看,然後來拿,我就是雕一個模子給他看,就說就是這個樣子,然後來告訴他怎麼做怎麼做。那他每做一刀,每做一個部分就會停工,就會找我去。我再告訴他,然後他就再回去做夢去想,第二天的時候他就再修,就慢慢修就修出,就是老人家認為說是可以的。我們才拿出來這樣子。)
經過3個多月造舟時間,獨木舟總算完成了。
(造舟人 Karo(林榮康) 阿美族: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根據阿美族口傳的歷史,獨木舟在水面上叫水黽,叫水黽的原因是因為它有這2根大長腳,還有4根短長腳,所以我們祖先把它稱之為水黽,有了水黽之後,我們測試它承載的力量,就可以印證阿美族傳統的獨木舟,它對於這樣子的說法,是不是有它傳統知識的一個根據。)
經過不斷的調整和修正,林榮康坐上獨木舟操舟。
幾次的試水後,進行sanasay環東岸Palafang禮物交換帶屏東區結盟行動計畫,出發前團隊特別前往阿美族聖山"Cilangsan奇拉雅山"祭告天神、祖靈。
(造舟人 Karo(林榮康) 阿美族: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主要是跟Doci跟Lalakan,還有Malataw他們就是說做一個報告的儀式,告訢他們宣示,部落將在400年以後,將Cilangsan奇拉雅山上面,當初獨木舟的燈火塔點亮,讓我們平安的出航,找到回家的路。)
在花蓮縣豐濱鄉的北回歸線舉行獨木舟祭,並且呈現12首獨木舟祭歌。
(藝術家 Roath Rata(何玉媚) 阿美族
Masa'iu tu bunun Roath Rata(何玉媚) Amis
第一首歌,他所有裡面都在講獨木舟,還有我們的淵源發展,所以那一整個歌很長,那個裡面就在寫獨木舟,還有我們的文化內容都在裡面,所以可以證明什麼呢,我們阿美族的獨木舟是存在的,然後我們也不是憑空想像的。)
斷裂多年的獨木舟祭,在造舟完成後再次出現。
可惜天公不作美,海象不佳,並未如願出海,但搶灘活動及漁團禮物交換如期舉行。
(林榮康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在花蓮部分,我們做的是下海的民族教育,我們今天做了一個上岸的民族教育,已經成功的跟南端,也就是說,在達仁鄉以南,枋山鄉以北的沿海部落,我們已經,做了結盟了。)
(南島時報創辦人 林明德 排灣族
Malka palihumisan tu bunun 林明德 Paiwan
我們希望說透過這個結盟,今天我們恆春半島來了至少6個部落的代表,我們也鼓勵說在恆春半島這個部分,每個部落能夠成立這個漁團,這個漁團未來要做什麼,它牽涉到很多以後海洋的產業鏈,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但是台灣有一個最大的問題是說,因為過去因為海禁,還有很多的一些不同殖民政府的轉換,所以來講,我們這個基因跟脈絡已經被切斷被毀滅,透過這次重建,希望能夠從漁團的成立,是不是透過歷史的再現,我們傳統航海的技術再製,然後我們在地部落的以前漁業活動的重建,那個組織,我們希望跟國家合作,建立夥伴關係,我們共同把這樣的一個,共生共榮共產共享這個部分。)
造舟人計畫划著自己打造的獨木舟,並且要還原阿美族海洋漁團獨木舟文化,重建台灣環東岸SANASAY禮物交換帶漁團文化,建立台灣原住民族海洋經濟體系。
(林榮康
Mahansiap kahatu tu bunun 林榮康 Amis
我們認為這個任務已經走到一半了,現在因為海象的問題沒有辦法去試航,這也沒有關係,因為這船是做好了,我們只要有人,有船,有時間,有一個安全的海象的時候,我們仍然可以去做遠航的任務,甚至是環島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