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9
記者
Cemedas Dumalalrath(江子芊) / 許家榮 台北市

6人小組"原民嬌娃" 成軍2年席捲街舞圈

在台北市,有六位原住民青年,因為熱愛表演、跳舞,就決定到台北讀書。2020年,他們組成了名叫"原民嬌娃"的舞蹈團體,將他們在部落聽到的經典歌曲、觀察族人聽到音樂時做出的身體律動,帶進舞蹈創作中,真摯又幽默,在街舞圈掀起熱潮。在成軍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就已經拿下了兩座街舞比賽的冠軍獎盃!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分別來自不同的部落、不同的族群。他們是如何在不到兩年的時間,擁有如此的默契與成就?透過鏡頭來一探究竟。

部落投幣式卡拉ok金曲"濃妝搖滾",搭配表演者充滿力量卻又柔美的肢體線條,不同的衣服顏色,代表了每一個人的個性,更象徵著他們來自不同部落、不同族群,而他們是"原民嬌娃"。

與前一支舞碼不同,這支舞碼將原民傳統舞蹈元素融合在現代舞與街舞當中,另類的表現,現場觀眾歡呼的音量,也隨之激昂。

(原民嬌娃友人 Nana(劉聖威):
他們會加很多自己的特色,或是自己一些好笑的笑點,或是最近流行的東西,把他們自己文化的東西加在舞裡面,跟街舞去融合,所以大家一看到他們就會覺得,很不一樣,很少有這種組合,而且又是會跳 又有效果的)

(原民嬌娃成員 Saginu(巴豪) 排灣族:
其實很多的事情你因為一個生活方式,然後大家突然這樣搞笑,一個靈機一動,其實它就是變成一個排舞的靈感之一)

太魯閣、泰雅、阿美、布農以及排灣混魯凱族,六位原民青年,將自己在部落的生活經驗以及大部分族人的共同記憶,結合在舞蹈創作中。也藉由舞蹈,讓大眾看見,他們是如何運用肢體,展現力與美。

(原民嬌娃成員 Saginu(巴豪) 排灣族:
我們(團名)想用嬌娃,當然是一部份可以呈現,本身我們男生(身體)裡面的,不一樣的味道去給人家,所以就覺得說 不是只有說,男生就該呈現男生的樣子,其實我們有一些,不同外在的呈現 線條,可以去呈現給大家)

獨樹一格的性別氣質,加上熱愛表演的夢想,他們毅然決然來到台北發展。目前原民嬌娃六位成員,就讀台北市立大學運動藝術系,彼此早已熟識,但團體的成立,讓他們不只找到歸屬感,更學習到文化認同。

(原民嬌娃成員 Yaking(胡聖恩) 太魯閣族:
自我認肯的身分一定要有,讓是大家知道,我不只是 只喜歡跳舞,而我還是原住民)

(原民嬌娃成員 邱仲翊 太魯閣族:
我覺得我現在這個身分,然後還有我的性向 跟我的長相,我想要以這個面貌去面對大家,改變最大的是 我的心態,就是想要為這個團的主旨去發聲,然後去執行,就是給我一個堅持下去的力量)

但北漂追夢並不容易。六位成員中,有兩位成員已經出社會、四位成員還是學生,他們與大家一樣,需要在社會中扮演著員工、學生的角色。例如成員"巴豪",每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到咖啡廳上班,下午兩點下班, 回家休息一下之後,就要準備去排練表演或比賽。

(原民嬌娃成員 Saginu(巴豪) 排灣族:
這樣的生活起碼已經維持快要一年,可是你說會累嗎,有時候會累 可是那個累,只是會覺得說 身體上很累,你會覺得說 會不會負荷不了,可是心理上我覺得不累,那倒是一個,你可以維持熱情的一個事情)

(原民嬌娃友人 Nana(劉聖威):
像我們有得時候就會覺得說,不用了吧 今天就先休息,他們就會說 不行不行 就是要練,所以我覺得他們,對自己非常地努力之外,真的就是 花時間 金錢 體力,什麼都下去了)

台北的機會很多,但相對地競爭壓力也非常大,但成員表示,每當結束忙碌的工作、學業,回到團體中,就能將一切的煩惱拋諸腦後,好好地把握當下,享受能夠跳舞的時刻。

(原民嬌娃成員 吳家宏 泰雅族:
因為我們都在台北,我們要的就是一個,你懂我 我懂你而已這樣子)

或許也是憑著這股純粹的跳舞熱忱,讓成軍不到兩年的原民嬌娃,在街舞比賽上屢獲評審肯定,更獲得大眾的喜愛,時常接獲邀約到演唱會或各地演出。

(原民嬌娃成員 吳家宏 泰雅族:
我們真的沒有這麼優秀,可是你們(大眾)的肯定會讓我們覺得,我們好像在做一件很真 很善良,然後 沒有為了什麼目的跟契機,而去做的事情,我們真的就是一個愛跳舞的原住民,所以我們聚在一起)

帶著一顆愛跳舞的初心,原民嬌娃藉由持續地創作,願大眾可以用溫柔的視線,擁抱這群熱愛表演藝術的原住民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