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記者
Ruyuku

慶祝豐收 新米祭後噶瑪蘭人忙採集

wangkang mengatu ti nani sanaung lazing mala tu saqanan

噶瑪蘭族在舉行過新米祭之後,會上山下海採集食材慶祝豐收。男的潛水捕抓海鮮貝類、也前往溪邊網羅魚蝦、螃蟹,婦女則是採集野菜、海藻。山珍海味,慶祝豐收也慰勞換工的夥伴。透過這樣的山海文化慶祝完工,守護著自然生態環境,也感恩豐富資源滋養著族人,傳統文化在日常中持續延續。

隨著季節更迭,原住民族依附著自然調整日常作息。對於山、河、海中的萬物,有所保護也有所取用。

噶瑪蘭族很早以前就有稻米文化,在6、7月收割完,舉行過新米祭之後,為了慶祝豐收和慰勞換工的夥伴,族人隨即上山下海,採集各類食材。男的潛水捕抓海鮮貝類、也前往溪邊網羅魚蝦、螃蟹,婦女則是採集野菜、海藻。

(新社部落居民 zinRo(葉仁和) kavalan
Takidiip tu bunun zinRo(葉仁和) Kavalan
(像這樣的天氣適合潛水嗎?)還不錯可以潛水,現在是漲潮的時間,待會退潮的時候,海水會比較混濁,沿海潮流相對穩定,也沒有什麼風,(像這樣的季節有哪些海產?)看看有什麼?有九孔、龍蝦 、一些海菜類的,還有一些貝類的啦,各種生物多樣,(現在海膽有卵嗎?)還是有的,(是不同的種類的關係嗎?)我們會觀察如果沒有卵我們就不拿。)

(興部落居民 Tiyu(林廣生) Amis
Takidiip tu bunun Tiyu(林廣生) Amis
等一下我想抓一些海膽、龍蝦、九孔、海參、採一些海帶芽(紅藻),運氣好的話會有很好的收穫,(這裡是潛水的的天堂?)是滿多人來這裡啦!退潮時長輩或婦女採集石鱉、海菜,這種天氣最適合,(這平靜的海面下有珊瑚礁嗎?)有的,從這邊過去北邊一直往南邊 這裡滿多的珊瑚,這裡是部落的海底花園,同時也是珊瑚礁最漂亮的地方,(珊瑚礁裡有海藻、貝類?)有貝類、海膽、魚會聚集在那邊棲息、覓食繁衍的場域。)

雖然是從小長大熟悉的海域,但在下水前,耆老仍慎重的做了簡單的祈福儀式,希望這片大海上的神靈能夠保佑他們平安、有所收穫。

(新社部落耆老 ukud(周智惠) Kavalan
Takidiip tu bunun ukud(周智惠) Kavalan
下水前的敬酒禮spaw,也就是祈福,這一次潛水採集zinRo仁和、Tiyu廣生、還有ukud我,這裡豐富的海洋生態,大家一起來共同用心保護,海洋知識的傳承也能順利完成,收穫滿滿。)

稍做整裝、檢查漁簍,部落裡的海上蛟龍,要帶我們一窺海底花園祕境,採集新鮮海味,替慰勞宴添菜色。

噶瑪蘭新社部落往上連接著阿美族復興部落,山川里海環境互相影響。海岸開發消波塊疊滿岸邊,影響族人採集慣習破壞了生態。為了回復海洋舊觀,兩個部落齊心努力,推廣有機栽種,不讓化學肥料、農藥隨著河川入海。

(新社部落居民 zinRo(葉仁和) kavalan
Takidiip tu bunun zinRo(葉仁和) Kavalan
(這個是什麼?)深海的紅藻, (較深的海域)才有。)

(聲音來源 新社部落耆老mamaeoi ta Sin'so ukud(周智惠) kavalan VS. 新社部落居民cou ta Sin'so zinRo(葉仁和) kavalan
Takidiip tu bunun ukud(周智惠) Kavalan VS. Takidiip tu bunun zinRo(葉仁和) Kavalan
(你們怎麼處理海膽刺?)用手搓掉,(直接處理可以嚐鮮?)是啊,(看看你抓了什麼?) 香螺,(哇,好大噢!)九孔,(哈哈!小時候經常抓的。) 海參。)

(聲音來源 新社部落耆老 ukud(周智惠) kavalan
Takidiip tu bunun ukud(周智惠) Kavalan
這個是九孔、夜光螺、蠑螺,這個叫戎螺、牛蹄鐘螺,然後花青螺、海膽,這也是海膽還有香螺、石鱉、海參這樣而已。)

籃子裡豐富的生猛海鮮,就連章魚也被請了上來。除了海裡的,河中的佳餚也少不了。新社部落領袖依照著傳統的魚撈技術,放置陷阱。

(聲音來源 部落領袖 pusia holan(潘春福) kavalan
Asang tu lavian pusia holan(潘春福) Kavalan
怎麼放捕魚蝦竹簍比較好,看水流的方向,利用溪水衝擊力和水壓,順著水流放竹簍,魚才會聞到餌味,(那邊不行嗎?)水深的地方不能放,一定要順著水流才可以,深水區域很難用石頭做出魚巷,要這樣排成漏斗口,先砍一些草,蓋在竹簍上面,這樣才不會太亮,魚蝦會順著腥味進入漁具。)

放好了陷阱,剩下的就是等待的工夫了。

(部落領袖 holan(潘春福) Kavalan
Asang tu lavian holan(潘春福) Kavalan
(有抓到什麼?)有啊,有蝦子、毛蟹、平鰭魚、溪哥,(倒在水桶看看有多少?)哇,有毛蟹,(還有嗎?)就這些了,這是毛蟹,要這樣抓毛蟹,這是公毛蟹,這是蝦子還有溪哥,都滿大隻,我們不會在河川電魚,這樣才能維護河川的生態平衡。)

川海美味都有了,加上婦女們採集回來的野菜、海菜。一桌滿滿的料理一定少不了。大廚說要吃鮮就要吃原味。

(復興部落居民 Tiyu(林廣生) Amis
Takidiip tu bunun Tiyu(林廣生) Amis
海葡萄,(紅藻和大型總蕨藻。)海葡萄,蠑螺,(黑色是其鈣質的口蓋。) 白色蓋子是夜光螺,(白色口蓋石灰質夜光蠑螺。)一個白一個黑,斗笠螺學名叫鐘螺,(牛蹄鐘螺,只有這種環境才有這種東西。) 一定在珊瑚礁才有,有珊瑚礁才有蠑螺,(所以珊瑚礁對海洋很重要,像這種紅藻有分深淺嗎?)這種的是深海的,(那棲息較淺海藻呢?)比較細然後長寬(顏色比較深),剛剛抓回來的九孔(鲍鱼),(喔,剛抓上岸的。)燒滾熱水,用汆燙等下做料理,首先要汆燙一下九孔(鲍鱼),要用涼拌,(聽說,你自己有做醬料?)有,(哪一種醬料?) 在外面,泰式醬,因為我們是在地帶酸帶辣帶甜,因為我們是在地的,有在地的食材,刺蔥(食茱萸)、蕗蕎、玻璃珠(小洋蔥)結合的一個醬料,(醬料搭配九孔感覺口感比較好嗎?)最主要這個醬料,它可以去膩去腥,它這個配合這個醬料非常爽口,很適合海鮮的醬料。)

上菜了,這個是我們的當地的九孔叫做 qaiR,上菜了,讓我們的長輩們享用一下,品嚐品嚐一下這個九孔。)

現撈的章魚,牠比較喜歡我們部落,牠說我來犧牲,牠才上岸,這個是我跟牠們有緣啦,(今天願不願意犧牲做我們美味的料理的意思?)有一點這種感覺,有時候我們下水都是要靠運氣,水上岸,我要上岸給部落的老人家吃,所以牠比較犧牲一點,汆燙,(怎麼只有兩隻腳?)有八隻腳,(剛剛拿去分享。)是分享,老人家分享,因為我們有一個習俗,我們人不要自私,我們所採集的食材都有去分,下一次像打獵一樣,打獵打一打分一分,分好之後呢,明天或後天你去打獵會更多,有被祝福的感覺是這樣。)

一整天下來,採集、烹煮,新鮮美味的在地食材終於上桌了。紅紅的溪蝦、螃蟹裝竹子製作的容器裡,看了就讓人食指大動。野菜、章魚、海膽,也讓人垂涎,噶瑪蘭用這些菜餚慶祝稻米豐收。

(部落領袖Fafefeiha ta hosa akin holan(潘春福) kavalan VS 新社部落耆老mameoi ta Sin'so ukud(周智惠) kavalan
Asang tu lavian pusia holan(潘春福) Kavalan VS. Takidiip tu bunun ukud(周智惠) Kavalan
(你們在慶祝嗎?)在吃晚餐,(這麼豐盛的菜餚?) 家人上山下海採集野菜、海藻類,(稻米豐收?)對呀,慶祝收割完工啦,(今年收成如何,倒酒做甚麼?)很開心豐收的日子,所以要祈福感恩,(敬酒儀式。)倒酒於地,感恩祖靈的庇佑,使我們豐收平安。)

透過這樣的山海文化慶祝完工,守護著自然生態環境,也感恩豐富資源滋養著族人,傳統文化在日常中延續,敬天、尊重長輩的心,也在身教中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