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1871年,因琉球漂民船難而引發的一連串歷史事件,史稱「牡丹社事件」,是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國際事件,屏東牡丹鄉族人為感念當時英勇守護家園的領袖aruqu跟祖先們,每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今年更設立牡丹社aruqu領袖父子像,追念他們所留下的不朽精神。
「牡丹社事件」是台灣共同的歷史記憶跟珍貴文化資產,屏東牡丹鄉族人齊聚牡丹社事件紀念公園,一起追念148年前勇敢守護家園的祖先,除了銘記這段歷史,也繼續把他們的精神傳承下去。
(牡丹鄉長 潘壯志 排灣族:
成為台灣近代史上重要的轉捩點,也是台灣原住民族十大歷史事件中,發生時間最早的原住民事件)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 (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我們已經跟教育部溝通好,我們這個十大歷史事件的,這些原住民族觀點的歷史觀,要納入在我們的學校的教課書裡面,讓我們的國人對原住民族的歷史觀,要有原住民族的觀點)
西元1874年,牡丹社跟高士佛社族人在石門古戰場跟日軍發生激烈戰事,牡丹社領袖aruqu父子在戰役中奮戰而死,148年後當地族人為他們父子設立雕像,紀念他們的堅持與勇敢。
(牡丹鄉長 潘壯志 排灣族:
今天我們在這段歷史發生的現場,設置牡丹社aruqu領袖父子雕像,就是要紀念原住民族,勇敢捍衛家園的堅定決心,及誓死抵禦外侮的不朽精神)
(雕像創作者 華伊達 排灣族:
爸爸是一個很有威嚴的形象,因為做為一個長輩要很有沉穩,他要做每一個人心中核心的力量,我們做為一個晚輩就是青壯年的時候,我們要有一個力量去守護,所以要有一個拔刀的姿勢守衛)
牡丹鄉公所近幾年積極投入歷史場域再造工作,去年底跟文化部合作打造「牡丹社事件故事館」,接著也利用地理資訊系統GIS建置「牡丹社事件數位走讀」,結合實際地景跟在地觀點,帶領遊客全面認識這段動人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