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第五會期在5月31號落幕,而回顧這個會期審查姓名條例,立委提出傳統名字單列原民文字提案,內政部以「各界不熟悉原民文字」回應希望再緩緩。但這類回應被爆出六年前內政部就有相似的回覆了,不應該成為法案延遲的理由。
族人要申請教保員甄試沒想到輸入姓名就卡關。原因就在族人同時列有中文及原住民族文字的傳統名字,系統直接判定輸入錯誤。族人感到納悶,明明都是國家語言文字,卻是兩種待遇。
(電訪 高雄市原住民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 Foday Ka'ti 阿美族:
我的證件上面就是兩個名字都是並列的,那我兩個名字我都想做使用,但是在很多系統上面都沒辦法做這樣的呈現。)
針對族語名字的呈現,近期也引發討論。因為內政部五月在審查姓名條例時,以「各界尚不熟悉原民文字」為由回應立委的相關提案。提倡名字單列原民文字的行動小組,聽到內政部回應質疑根本是政策雙標。
("以我的族名呼喚我 "行動小組成員 Resdres Saliljan 排灣族:
以這種理由來駁回,然後又要推動2030年的雙語政策,那其實是更加地說服了大眾,原住民族的文化低於英文,低於中文很明顯的位階在。)
而回頭看現行音譯族語名字以中文字呈現,其實造成不少困境。光是要選擇與族語發音接近的中文就備受挑戰,選出來的字也不一定符合名字的意涵。
("以我的族名呼喚我 "行動小組成員 Resdres Saliljan 排灣族:
那ㄌㄜˋㄙㄌㄜˋㄙ,那時候我就一直在想說,我要用哪個ㄌㄜˋ哪個ㄙ,快樂的樂嗎?可是Resdres我的族語名字完全沒有快樂的意思,ㄙ用絲綢的絲也沒有那種白色絲綢優美的感覺,我的Resdres完全不是他們想像的樂絲。)
(電訪 高雄市原住民文化教育協會理事長 Foday Ka'ti 阿美族:
我覺得我選的字已經夠簡單了,可以給他們很多的方便,但是其實對我的困擾還是說很常被念錯,然後那個是我族語名字該有的發音,我認為他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其實更讓我不熟悉這個名字,也讓人家更不熟悉這個怎麼唸。)
中文字面上的語義凌駕族語名字真正意涵,而族人也擔憂會不會影響未來族語發音發展。雖然行動小組今年已採行政訴訟爭取,但聽到內政部今年的回應與六年前相同,不禁讓人想問,多年的語言教育都是紙上談兵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