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2
記者

與病毒共存? 都市防疫政策原鄉難全適用

Samaszangas tuma tu dahpa hai nitu madadus sia asang

後疫情時代,面對疫情,原鄉碰到什麼問題?除了地廣人稀醫療資源本就不足,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導致族人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取藥物或後送看診,原鄉的生活組成也以多人共處一室的大家庭為主,若有人確診,情況往往更加嚴峻。政府滾動式的防疫政策,若不能及時看見原鄉不同於都市的需求,部落想要邁向與病毒共存,恐怕還是遙遙無期。

長長的人龍排在藥局前,等待開門,這裡是南澳鄉族人在5月17日排隊購買實名制快篩的景象。

(南澳鄉居民 陳先生
Takidiip tu bunun 陳先生
之前都排很長,一直到派出所那邊,大家都急啊,不夠啊,因為你看平地都不夠,何況原住民更不夠,每天都客滿啦這邊)

(南澳鄉居民 林小姐
Takidiip tu bunun 林小姐
(小孩)被同學染到然後就確診,那所以我們家長來排,他們要快篩,學校也要知道,身體有沒有好一點,因為這邊的量不多,所以我們要早點來排,很快就會沒有了,好像聽說,70幾劑而已,所以不夠我們南澳鄉啊)

(南澳鄉居民 陳小姐
Takidiip tu bunun 陳小姐
對這一家買(就只有這一家藥局才有)對(那如果你們這買不到的話,你們要怎麼辦)只好跑羅東 蘇澳,有西藥房就可以買啊,因為缺貨一定會找地方,哪裡可以買的,能買就買啊,現在快篩劑又很難買)

在南澳鄉最南邊的澳花村,村長將備用的快篩試劑送發隔離中的族人,只是手上快篩試劑也即將用盡。

(澳花村長 黃聰明 泰雅族
sungciu 黃聰明 Atayal
不夠 我自己也有,大概準備10幾支,但是幾乎半個月就沒有了,因為它(實名制)是,1個月1次嘛,健保的部分,對啊就這樣啊)

(澳花村長 黃聰明 泰雅族
sungciu 黃聰明 Atayal
我們這個地方是交通真的很不方便,要去買什麼頭痛藥普拿疼很不好買,包括現在的快篩劑,非常的欠缺,我們這邊的部落要去,外面或是藥局排隊排不到,為什麼我路途很遠,我們這邊早上去,那邊人家已經排隊了,村民是很無奈,買不到,他們不是不要買,他們也有錢要買,沒有那個好的一些的通路給他們去買)

口口聲聲說,與那個病毒共存,沒有配套措施,萬一說,你在真的在疫情發生一些症狀?所要去怎麼去處理?藥物的控制跟人員的分配怎麼去,尤其是偏遠地方,我們現在真正要需求一些資源的話,或者是醫療資源,也是慢半拍啦

會如此擔心不是沒有道理,根據衛服部資料統計,截至5月24日為止,南澳鄉確診率已經來到20%左右。

(南澳鄉長 李勝雄 泰雅族
kuciu 李勝雄 Atayal
當然不夠,你看我們,我們自己人口,我們6000人,假設6000人。我們對面還有兩個里蘇澳鎮的南強里朝陽里,每一天才78份好了,我們好啦就算,如果這邊有7800個人,那你是不是你是不是每一個人要拿到一份是100天才有一次,那你100天?那不是3個月只能買一次嗎?那你們快篩實名制有用嗎?你說,第二輪來,第一輪都還沒買到,你還第二輪)

面對疫情,原鄉碰到什麼問題?除了地廣人稀醫療資源本就不足,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也導致族人需要付出更多時間成本來取得藥物或後送看診,原鄉的生活結構、生活組成也以多人共處一室的大家庭為主,若有人確診,恐怕難以做到1人1室隔離,因此當疫情進入部落時,情況往往更加嚴峻

(南澳鄉長 李勝雄 泰雅族
kuciu 李勝雄 Atayal
那我們部落裡面不是像外面都市,外面都市他套房是一家3口,4口都是小家庭制,你要1人1室,那個很容易,你去看我部落,一個家庭沒有7 8個不可能,我講坦白的一個家庭裡面在一個家庭裡面,他可能只有2個房間、3個房間、我跟你講了7 8個大概6 7成都7 8個人以上,我假如有8個人,家裡有8個人,我1個確診,剩下7個要出門,要去做什麼做什麼他們都要篩一次就篩7支去哪裡拿,現在都打亂仗?為什麼我也沒有快篩,我怎麼證明,你怎麼證明說,我有快篩陰性)

如今全台逐漸邁向與病毒共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逐步放寬解隔限制,但適用在都市地區的政策,適用在原鄉地區嗎?

(立法委員 伍麗華 魯凱族
lip'pu'i'ing 伍麗華 Rukai
輕症歸輕症,但是他的焦慮,我們必須要瞭解它是來自於,他不知道該怎麼辦,因為他要面對要克服的條件,非常的多,包括他不知道說,他要從哪裡?他只知道說,政府叫他不要出去,但他不知道他可以找誰來為他送食物,他也不確定說,我現在能不能跑去趕快先買東西回來。他對很多資訊的一個不了解,其實都會再再的去加重他對這件事情的恐懼跟焦慮,我們一直希望我們的政府在做政策的推動的時候,第一個就是一定要有因地制宜的思維,因為條件真的是落差很大,那第二個呢?我們就是也希望有族群主流化的一個精神,就是我們在考量的時候能夠去想到不同的族群文化特性,所以我想這個快篩試劑的一個配送跟他的能量方式,如果我們重新規劃,我們應該是針對原鄉距離那麼遠,我們去找到它合適的配送方式。原鄉都有醫院跟衛生所合作的IDS巡迴醫療、它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配送的模式,那像包括我們講的這種單號、雙號 我們不適宜,我們應該是用整村的量一次的去發送)

如今要面臨的是病毒進入部落後的防疫生活,部落內部組織或許也能再一次發揮互相支持的力量,也能夠減輕醫護人員的負擔

(立法委員 廖國棟 阿美族
lip'pu'i'ing 廖國棟 Amis
尤其我們現在,已經有一個很好的管道,叫文健站,你就把它(快篩)送到文健站去,最起碼這些老人家,可以在第一時間,就在文健站裡面,還有這個文健站的工作人員,能夠來教他怎麼做,甚至幫他操作,直接配送(快篩),送去(文健站) 是可行的頭目也好,或者是村長,鄰長、這些角色都非常的重要,他們要直接深入的到每一個部落,甚至家庭去瞭解、,如果能夠做到這樣的話,我覺得有很多事情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儘早的發現這些事情,還有一個單位,大家很少注意到叫教會,每一個部落一定有教會所以教會的牧者,跟這個部落就非常的緊密,如果這些牧者能夠協助來做這防疫,我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管道之一)

(桃園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Liskadaas Isiusiu 林德文 Atayal
有能力。照顧的醫事人員,應有專業的人士、他應該是要有限的時間用在哪裡?是用在做確診的追蹤,居家隔離的,但是還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去仰賴,這波疫情不是單純的,一個醫療行為就可以去解決了。所以它很多的衛生行政在後面是需要很多單位的幫忙)

(桃園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Liskadaas Isiusiu 林德文 Atayal
其實我們在部落常常看到這個問題,全家都隔離,部落你家隔離,就沒有人會去找你,沒有Ubereat沒有foodpanda,7天,那時候還10天,現在才7天,你家的食物跟生活撐得了7天嗎?這個社會就是已經不單純是醫療端,那當然它是因為生病疫情衍生的。但是它這個的社會支持很重要,疫情嚴峻之時,也有不少原鄉部落,自主籌措物資或快篩試劑,配送給隔離中的族人)

(桃園復興區衛生所主任 林德文 泰雅族
Liskadaas Isiusiu 林德文 Atayal
原鄉就是偏鄉的一種,但更複雜還有文化敏感度的問題,當然還有更多更複雜的背後歷史因素,原鄉所有的資源都有限,如果在這波疫情的這段時間,要回歸正常的陣痛期,那我們各司其職達到最大的效果,把資源的投入,儘量極大化,當然不可能完全滿足,因為平地也沒有辦法完全滿足,山上當然不行,我們就儘量去跟他爭取,把需求告訴他(資源)進來之後,應該是要大家一起把它做好,這個才是我們原住民的部落的,一個特性 一起)

儘管部落有足夠的能力自主守護,但面臨原鄉醫療資源不足,要與病毒共存又談何容易?政府的防疫政策,若不能及時看見原鄉不同於都市的需求,部落想要邁向與病毒共存,恐怕還是遙遙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