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a mamareng so avang no Amis o 台東南島社區大學
黃槿木剝下的樹皮纖維,經過加工可以製作成風帆布。Amis旮亙樂團的團長少多宜,近期特別請部落族人協助取得黃槿木,要提供給台東南島社區大學,並且製作阿美族的傳統竹帆船,展現民族文化智慧。
旮亙樂團的團員們在東管處阿美族民俗中心,取下黃槿木的纖維,經過泡海水、晒乾的過程後,再將晒乾後的樹皮纖維加以編織,希望編成一張長寛5米的風帆布,提供給台東南島社區大學製作的阿美族傳統竹帆船使用。
(Amis旮亙樂團團員 曾雪梅 阿美族:
macikaop do Amis旮亙樂團
做為竹帆船的風帆,帆船的帆布(這有多寬?)說有5米,5米寬5米長,它的長度就這樣)
(Amis旮亙樂團團長 少多宜 阿美族:
panirsirngen no Amis旮亙樂團
竹筏已經做完了,只剩風帆,編織的工作還很多,我們已經完成剝皮,完成抽絲剝繭,剝繭後還要晒乾,風帆要做得非常寬大,而且還要接起來)
黃槿木一般生長在海濱地區,生性強健、生長快速、耐風防潮,枝幹木材質輕富有彈性,可以做成傢俱或薪柴之用,Amis旮亙樂團團長少多宜表示:南島民族會特別利用黃槿木纖維來製作繩索或織網。
(Amis旮亙樂團團長 少多宜 阿美族:
panirsirngen no Amis旮亙樂團
老人家曾經說過,如果構樹沒有了,就用黃槿木 月桃 輪傘草 苧麻,以前主要使用的繩子)
台東南島社區大學近年致力於阿美族傳統竹帆船研究,希望尋找台灣南島原住民族群海上遷徙的足跡,目前竹帆船正在東河鄉金樽港沙灘進行製作,完成後將計劃航向綠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