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0
記者
Aras Sawawan(陳鵬飛) / Batu(戴亞盛) 台北市/立法院

社福基本法三讀通過 保障原民自主發展

cu lifa 'e sofu cip ʉ nfa a ʉ t ʉ ca 'e ac ʉ c ʉ h ʉ yencumin


等了二十多年的社會福利基本法,這個月初在立法院正式三讀通過。不僅讓國家制定社會福利政策,有了法源要求及參考方向,當中更提到政府應尊重原住民族文化,以及族群自主發展,來保障原民兒童等群體相關社福權益。學者解讀這是對國家政策重大的提醒。


(立法院長 游錫堃
yencan ta lifayen
沒有文字修正 決議,社會福利基本法制訂通過。 )

(民進黨立法委員 吳玉琴
Li'oe
今天(5/5)能夠完成三讀通過,成為台灣第九個基本法,我們一共走了25年 。)

倡議20多年的社會福利基本法,5月5日在立法院三讀立法通過。雖然近年國家社會福利政策持續推動,但有了基本法,讓社會福利推動,不再僅限衛福部,而是對各部會有參考及要求的政策擬定方向。 好比說法案對社會福利的定義,就包含社會住宅,並明訂相關條件,要求政府提供宜居住宅,或房租補貼等等。另外在國土計畫等土地規劃,也明訂要將社會福利土地及空間納入。而在關鍵的第四條中,期盼社會消除偏見及歧視,法條內特別提到尊重原住民族的自主發展。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Ciwang認為,這是對國家社福政策相當重要的提醒。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Ciwang Teyra 太魯閣族:
lemacohio
國家今天如果沒有把這個東西,寫進我們基本法裡面的時候,它就會產生像我們過往,在社會福利不管在制度的設計,或者服務的輸送上,其實會變成以一個,非原民主流社會的觀點,然後套在原住民社會裡面,其實很多的時候都不適用的。)

不過盤點社會福利基本法,僅有兩條提及原住民族。Ciwang與屏科大社工系系主任Kui,紛紛點出法案中應注意的族群觀點。例如過去在審查過程,討論熱烈的福利服務,是"以家庭為中心"的出發點。學者們提醒,各族群甚至群體對"家庭或個人"單位的觀點不一,認為在文字上應尊重在地慣習做出調整。

(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Ciwang Teyra 太魯閣族:
lemacohio
首先那個家庭裡面有包含家族嗎,有包含氏族嗎就像布農族,氏族文化氏族的這種系統嗎,那我覺得至少應該要把,族群的慣習這塊應該要放進去,因為讓大家去意識到說,我們在講的家庭中心,以人為中心也不能夠少了,不同族群怎麼看待這些單位的觀點。)

光是對於"家庭"的想像,國內就擁有不同觀點。另外Kui又以法案中專業人力的條件上,期盼納入"文化安全"概念,培養文化敏感度等能力。族群文化的多元性,學者們認為是這部基本法仍需關注的方向。而這部法案也給政府一項要求,明訂每5年要檢討一次相關社福政策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