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usni ta seifu 'emo m ʉ m' ʉ ta sazanka ne Taitong
台灣常見的苦茶油,在營養學界也被譽為植物黃金,又稱為東方橄欖油,常被當成可生飲的保健食品,農糧署東區分署積極輔導台東延平鄉、苦茶生產合作社和農民契作保價收購生產有機高品質的苦茶油,將油茶產業繼續在東部推進發展。
將採收回來的油茶籽攤開曝晒,乾燥之後剝除外殼晒乾後就可榨油,每年秋季是油茶果實採收季節,也正是茶農最忙碌的時候,尤其轉型有機栽種產量遠不如慣行。
(農民 古仁政 Bunun
nomin
對土地的一種負責,我們是比較少量,你說慣行當然是用肥料殺草劑,我們是對環境或下一代著想,所以(產量)比較少。)
(農民 胡美月 布農族
nomin
晒乾然後果皮有這樣裂開的話,就要剝,然後這個剝完還要再晒,它裡面的果實還要晒。)
台東油茶種植面積約有146公頃,其中延平鄉是主要產區,超過一半都是有機栽種,為了鼓勵更多農民加入有機行列,當地合作社以高於市場行情價格與農民契作,在農糧署的輔導下也舉辦食農體驗,讓消費者到產地認識苦茶油。
(生產合作社創會理事長 溫源田 布農族
lis ʉ can ta haco'sa
大果一公斤是60塊錢,一般的就是50塊不等,如果農民在契作價格上面,得到一個保障的時候,他們會更願意參與(有機)這個行列裡面。)
(農糧署東區分署副署長 陳吉村
fusucan ta nonleansu
榨苦茶油做一些DIY的產品,也到周圍的環境看看苦茶栽培,還有結合布農的一些文化,也讓大家能夠來個地方做一個體驗活動。)
農糧署東區分署強調,油茶從新植到可採收需要6年以上時間,而開花結果成熟又需要一整年,每10公斤生果僅能榨出1公斤的茶油,每一滴油都彌足珍貴,也期待透過契作,保價收購生產有機高品質的苦茶油,讓油茶產業能繼續在東部往前推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