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rarau sikurarau hlamama nua mamaini
目前很多地方,在老人家跟小朋友們照護上,是順應的趨勢、發展出了老幼共學的模式,一分面不僅可以讓長者藉由跟小孩的互動,增加這群老小孩的活動量,相對的,在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們有機會跟阿公阿嬤多認識與交流,特別是族語學習的這一塊,高雄市就有文健站跟幼兒園、一起舉辦了歡樂的共學活動。
小朋友用稚嫩的聲音,牽起手唱起日出東方,長輩們開心拍著手,幫他們打拍子。高雄都會區的ima文健站結合大樹文健站以及十全國小沉浸式幼兒園,舉辦了第一次的老幼共學活動。透過交流,拉近老幼之間的距離。而多數沉浸式幼兒園的學生都是以原民學生為主,但十全國小附設的幼兒園小朋友的組成卻大多都是非原民的孩子,而每個孩子都能用簡單的族語問答,也讓長輩們看見了族語傳承的希望。
(長者 林春花 阿美族
hlamama
林春花 Amis
他們雖然不是原住民,但是他們這樣唱了這首(族語)歌,我們老人家聽了會很開心。)
(長者 都英妹 阿美族:
hlamama
都英妹 Amis
(會)講族語,很好啊,以後他們都會講啦,我們的族語就不會流失。)
然而老幼共學的活動在原鄉並不少見,但要在偌大的都會地區,將文健站以及幼兒園結合,首先要克服的就是交通問題,因此ima文健站就回應在一方面他們也積極克服。
(Ima文健站理事長兼計畫負責人 胡佾伶
cucutakuatarari parana
胡佾伶
都會區的學校,像我們是專科學校(附設文健站)跟幼稚園,可能在我們的學區也比較遠,那要聚集這些小朋友跟老人家,是在交通上 是有一個困難點,小朋友來比較方便,是因為他們的學校有交通車,我們ima跟我們大樹文健站,本來就沒有交通車的接送,但是我們也為了克服,所以我們在這一次的活動裡面,也把交通這個預算放在我們的計畫裡面。)
在長者與小朋友其樂融融的氣氛裡,第一次的老幼共學活動順利落幕,ima文健站也表示未來會再結合更多資源和學校,讓長輩們多與各個年齡層接觸,將他們口中的族語和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