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價審議委員會將在四月召開,然而"民生電價"可能會調漲的消息滿天飛,讓不少立委呼籲經濟部別漲。雖然部長王美花表示尊重審議會結果,但在提供給立法院的報告中,就提及電價調整的必要性。 包括國際燃料價格飆漲,以及國際電價趨勢,最重要的就是穩定台電財務。報告指出,到2023年底,台電已累積虧損3,826億元。王美花說明,以用電量120度以下,目前電價一度1.6元,不過成本已來到4.17元。綠營立委表示能理解未來調整用意,但對於節電宣導,經濟部與台電仍要加強。
(經濟部長 王美花 VS. 民進黨立法委員 邱議瑩
半夜洗衣服是不是電價會比較便宜,可是半夜洗衣服電價要比較便宜的話,你沒有裝智慧電表 其實是沒有差的,是不是這樣,半夜要比較便宜要改採時間電價,改採時間電價而且要裝智慧電表,才會比較便宜嘛,那台電就很好玩了,台電你的傳統電表,一用就30幾年不會壞,裝智慧電表你又沒有主動去告訴大家說,你來申請裝智慧電表是不用錢的。 )
也有立委呼籲,若要調漲,應啟動相關補貼機制。不過不只電費可能調漲,衛福部近日確定取消門診掛號費上限,引發民間反彈。衛福部長薛瑞元表示,限制掛號費本就沒有法源依據,而就台灣醫療資源競爭激烈,相信各醫療院所,不會哄抬掛號費用。另外醫療變動,還有健保藥價調整,以及慢性病用藥停產。過去在衛生所服務的立委盧縣一,也提出長者用藥隱憂。
(國民黨立法委員 Sasuyu (盧縣一) 魯凱族 VS. 衛福部長 薛瑞元:
其實你在改藥或是用藥選擇上面,如果一改再改的時候,你光叫長者來認這個藥就非常困難,甚至有些藥廠他,也不會考慮原來的藥,是什麼顏色它(廠商)改顏色,他(長者)就不敢吃了,這會有困難啦。)
而現在也有不少立委擔憂,新藥制度上路,基層診所或偏遠地區恐怕面臨缺藥問題。衛福部提出因應,包括跨單位合作機制,以及穩定藥品來源措施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