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7
記者
ljavaus(楊高潔) 台南市

台南市連2年奪績優館所人員優等獎

Tainansʉ macuvungu cusa cenana mara 文化館 siuhing

台南市積極推動原住民族事務,連續兩年在中央全國原住民族文化館整合計畫拿下績優館所人員優等獎,而獲獎人員也談到在都會區文物館工作的不易。

拿著獎座,露出微笑,在全國原住民族文化館整合計畫中,台南連續兩年拿下績優館所人員優等的獎項。市內三個館各施其職,札哈木原住民文物館重點擺在文化教育、西拉雅文物館專門陳設西拉雅相關文物,而設在永康社教館裡文物館則是以典藏各族文物為主。而面對每年都要辦理約80場的活動展覽,館所人員的壓力其實不小,不僅得具備各族群的文化知識,田調部分,也無法像原鄉區的文物館能夠就近取材。

(績優館所人員 Ljumasang Ruviljivilje(田廣櫻)  排灣族
nimara siuhing
Ljumasang Ruviljivilje(田廣櫻)  Paiwan
在這裡要面對比較多族群,我之前是在屏東,就是(多接觸)排灣跟魯凱(文化),所以來這邊會面對更多的族群,這對我來說就是個挑戰,因為變成是我閱讀的東西,必須跨出我自己的傳統(熟悉)的範圍。)

(績優館所人員 Mukuwi‧Aniw  阿美族
nimara siuhing
Mukuwi‧Aniw  Amis
相對於其他的原鄉的館設來講,他們其實是可以就近的去採集,可是就台南來說,其實我們要花 ,比別人還要再花一兩倍的時間來做採集。)

館所人員挺過重重關卡,完成一場又一場的展覽活動,根據台南原民會統計每年在活動上參與人數都超過10萬人。台南市原民會也進一步說明,在館設經費和資源的投入,他們積極與各單位爭取與合作,每年投注970萬供3個館來運用。

(台南市原民會主委 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 排灣族
Tainan Yenminhue cu-we
Salau Kaljimuran(白惠蘭)  Paiwan
我們也會在經費上面挹注他們寫的各種不同的計畫,我們會跟文化部要田野調查的經費,或者館設、軟硬體這樣子的經費,(中央)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也長期的跟我們有一些幫忙,所以我們跟文化(部)跟(中央)原民會,我們這些的合作,然後也有一些人員上面的接觸,所以都會有第一手(資訊),或者是最符合原鄉文化(資訊) 帶到都會區來。)

今年也陸續將有新的計畫和展覽與大家見面,包括傳家寶展覽、排魯手紋展,以及平埔族400年遷移系列活動,而札哈木樂原也預計在114年6月完工,社教館裡的文物館也正進行優化工程,盼原民文物館,成為凝聚台南市原住民族情感與傳承的重要據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