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記者
Kimliyan(陸萱) / Tjivuluwan Rayan(孫政賢) 立法院

原民自治法5進5出 內政委員會追法案進度

5進5出立法院的《原住民族自治法》,依舊是今天(1)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上,朝野關注焦點,執政黨質詢時回應,在取得共識和財政層面等造成立法上的困難,並認為「分流立法」是目前實踐自治的最快方式。

(無黨籍立法委員 Ciwas Ali(高金素梅) 泰雅族:
這八年來,你們已經花了3506萬2千卻生不出一個《原住民族自治法》。)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以我面對自治法這幾年的狀況,我覺得我們採取分流立法反而是最快速。)

從92年至今,已經5進5出立法院的《原住民族自治法》,1號在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依舊備受關注。國民黨立委鄭天財也搬出數據指出從105年到113年,原民會編列近3600萬元的原住民族自治預算。

(國民黨立法委員 Sra Kacaw(鄭天財) 阿美族:
從99年12月23、27、29內政委員會很辛苦地審查,然後再召開5次的黨團協商就是沒有簽字,民進黨團不簽字,所以就沒有通過,很可惜,真的很可惜。)

(原民會主委 Icyang‧Parod(夷將‧拔路兒) 阿美族:
《原住民族自治專法》裡面都會提到語言的問題,我為什麼說第四代的自治的法律已經生出來,就是《語言發展法》裡面,原住民族的語言是國家的語言,我們中央原民會可以用我們各個族群的語言來發公文,如果這個不是自治那自治是什麼?)

語言的確是民族存續的命脈,也和主委口中的第四代原民自治概念有所關聯,原民會進一步說明,第一代從憲法尊重民族意願開始,原基法的制定也成為自治藍圖的第二代,也說儘管第三代的原住民族自治專法依舊未達共識,但是第四代的自治概念,早就在分流立法中,例如後來制定的諮商同意辦法,就是典型的在地公投。只不過分流立法的途徑,是否依舊符合最初民族對自治目標的願景,從原民自治立法起草開始,20多年過去,依舊是各族群間的未竟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