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影展中不同主題的電影,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原住民族面臨的社會議題,屏東大學與台灣民族誌影展合作,在校園舉辦《原住民族電影節》,屏東大學原住民族電影節正播放的是《月亮‧男人》,描述花蓮的阿美族人為了改善家庭經濟,在不同時期分別前往阿拉伯及台北101工作,天天冒著生命危險,也成為彼此的依靠,這部紀錄片道盡原住民族勞工的處境,也給觀影學生帶來很深的感觸,因為相同的情況現在仍在發生。
(義守大學學生 謝海棠 排灣族:
就是為了薪水,日薪比較高,可以養自己的弟弟妹妹,她(部落姊姊)才去選擇去挑戰這種高危險性的工作,我覺得就是這也是一個滿辛苦的地方。)
(義守大學學生 Tudai 布農族:
這一次應該會給很多同學很多的靈感,就是透過紀錄片的方式,讓原住民的議題從中發揚,然後去做討論。)
屏東大學為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全民原教的精神,與台灣民族誌影展合作,第一次在校園舉辦"原住民族電影節",期待透過不同主題的電影,用不同視角理解台灣原住民族的社會現象。
(屏東大學南區原資中心專任助理 Makai(廖瑋琳) 排灣族:
不單只是他們所謂刻板印象裡面,原住民好像就是比較樂天,喜歡唱歌跳舞,可是其實還有不同的樣子,是我們看不到的,希望透過這個電影節的呈現,可以讓他們更認識,更多面向的原住民族群。)
(屏東大學校長 陳永森:
不同的角度去看看原住民的文化,相信未來我們在台灣這個多元文化的地方,我們可以有更多彼此的認知,以及彼此對於互相文化的尊重。)
屏東大學原住民族電影節將播映到25號,每一場都有安排映後座談,邀請導演及學者一起討論電影相關議題,有興趣的民眾不要錯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