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ova ta seifu 'e kan'i ta ICERD 'ela kuici 'e'e
近年有關涉及歧視原住民族的言論和事件,不斷發生,也如何來有效遏止?來看到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首次的國家報告,4月26日出爐,4位審查委員提出48點具體建議,其中也提到網路上的種族仇恨言論,應給予明確處罰,另外民團也呼籲政府,隨著ICERD國際審查落幕,國內應建立原民政策推動溝通平台,以及司法程序中的通譯使用,都該加速進行。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首次國家報告,由行政院政務委員羅秉成代表政府,收下國際審查委員的具體建議,包括:原住民族土地、民族自治、諮商同意權、原鄉健康、族群教育;另外也納入公約的施行體制與政策框架、種族歧視性仇恨言論、歧視救濟,其中審查委員會主席更是明確點出,網路上的仇恨言論,應予以懲處。
(國際審查委員會主席 Manfred Nowak
cusi ta oeyenhoe
針對第四條也就是針對原住民族的仇恨言論,以及針對特定族群的仇恨言論,尤其是在網路上的仇恨言論,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執行長 黃怡碧
tayaezoi ta lenmon
專家也提醒政府在平衡,言論自由的前提底下,針對種族,針對各式各樣的少數群體,所發表的這些具有仇恨特質的言論,都必須用刑事的司法來加以懲處。)
而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指出,過往在偵查、搜索、甚至法院判決,公部門的通譯使用品質不佳,應進行系統性的整合盤點,設立專法,無論在任何司法程序中,讓需要通譯的需求,能夠被滿足。
(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法案研究員 林承慶
leyenkiu ta cicinhoe
因為原住民族在法院使用母語,是他的權利,也是一種國家語言,不應該用原住民族會用國語的心態,來因此免除原住民族使用的正當性。)
然而,原民團體指出各項人權公約審查和原住民族的議題有高度重疊,且從2013年至今並無顯著進展,期盼未來在原民政策推動,能夠更公開透明。
(原住民族青年陣線成員 Akoy(簡年佑) Amis
foinana ci yencumin
應該在這些法規的調整或者是制定,還有政策的推動之前,就應該要建立公開透明跟真誠的對話機制,如果缺少推動政策或者建立法規之前的對話,還有真實理解原住民族的意見,這些推動反而會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權益。)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祕書長 邱伊翎
misucan ta f ʉ nhoe
滿遺憾這些意見要一直不斷的再被提出來,然後,我們政府移動的速度有點點緩慢,我們真的是滿期待說這些意見,其實政府可以趕快落實,然後相關的一些法規,包括像原基法,包括這些相關的子法等等,都可以趕快去落實。)
對此,行政院政務委員也表示隨著審查結果出爐,國內更需加足馬力,消除一切形式的歧視。
(行政院政務委員 羅秉成
c ʉ n'u'oeyen
裡面有些的意見,應該足以啟發我們政府部門跟民間部門,如何進一步的對話,在政策上如何繼續有效推動朝向ICERD的理想,就是不要再有種族歧視,乃至不要再有任何一切形式的歧視。)
過去,國內缺乏整合機制與單位,如今行政院也成立人權及轉型正義處,應負起跨部會整合的責任與功能,而推動至今的人權行動計畫,目標2024年完成,民團也期盼完善國內人權保障精神,無論在法規、生活慣習中,都能落實消除一切形式歧視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