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ahungu pathingale kay kakuakudhane ki cekele kay gaku Tukuvulu
屏東縣地磨兒國小德文分校由學校老師帶領學童,蒐集在地傳說故事,以傳統作物紅藜為題材,結合部落文化跟地景等內容、透過繪本讓更多人認識部落的物產及文化。
學生分別用排灣族語、中文與英文,朗讀《嫵藜繁繞》繪本,這是由地磨兒國小德文分校10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共同創作的繪本,內容改編了部落關於傳統作物紅藜的古老傳說故事,讓大眾認識排灣與魯凱族的紅藜文化。
(地磨兒國小德文分校學生 羅逸 Rukai
situ
羅逸 Paiwan
在排灣族的知道排灣族的文化之後,百步蛇陶壺之類的除了紅藜以外,紅藜其實在排灣族還有魯凱族,就是很常見的一種農作物,然後我也很高興能夠把紅藜介紹給大家,變成一個台灣傳說故事。)
書名《嫵藜繁繞》是取自於排灣語「彩虹guljivangraw」的諧音,由多彩繽紛的紅藜編織成的花環,襯托了少女美麗容貌的想像,完成繪本學生都很有成就感。
(地磨兒國小德文分校學生 劉享 Rukai
situ
劉享 Rukai
困難就是在畫畫的時候,想(像)不到(畫面),自己能夠完成這本繪本很有成就感。)
故事中除了紅藜外,還畫入了德文部落八景之一的天鵝湖,及當地傳統領域常見的動物「水鹿」,故事也帶出了排灣族、魯凱族的婚禮文化與重視分享的禮俗。
(地磨兒國小德文分校教師 張琨崧 馬卡道族
singsi
張琨崧 Makataw
通常繪本的取材都來自傳說故事,我們想德文傳說故事,有什麼比較特別的地方,於是就想到好像全台灣沒有在講,有關於紅藜的傳說故事,那我們德文剛剛好有這樣的歷史故事,所以我們其實是針對一些歷史故事去做一些改編,融入了我們德文的八景像是天鵝湖,甚至一些部落文化釀酒文化婚禮文化,這樣子的一個方向,去創作去完成這一本家鄉繪本。)
師生利用課餘時間,走訪部落與田野間,以多元想像的文字與圖畫,將部落口耳相傳的傳說故事,透過畫筆創作出屬於德文部落在地的紅藜傳說故事繪本,讓更多人認識部落的物產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