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瀠繞:王綺穗個展》 "水"創作展現認同探索過程 
    2022-08-31
    記者 Alian新聞特約記者Yawei /記者Kagi 花蓮市

    在台北藝術大學電影與新媒體學院擔任副教授的王綺穗,在花蓮島人藝術空間推出自身追尋自己原民基因過程的藝術展覽。

    花蓮島人藝術空間從即日起到10月5日展出藝術家王綺穗的「瀠繞:王綺穗個展」,來自卑南及西拉雅族,並稱長,並生長於寶桑部落的王綺穗在這次展覽的作品當中,雖未使用原住民符號、色彩為創作、但內容卻充滿原住民基因的探索。王綺穗以「水」作為創作主題,就像河流匯集到海洋的旅程,來述說不論身處何方,原住民族仍是他心中的歸屬。王綺穗說:『(原音)水分子的結構,他經歷過江河海洋,他經歷過大山大海,其實他的水分子結構是有所記憶的,有一點點感覺像我自己,漂流在外面,散落在很多地方,旅行很多地方,可使其時我們心裏面的那個原民性是存在的,他的結構是依然在那邊的。』

    太魯閣藝術家東東‧侯溫指出,原住民的藝術創作未加入原住民符號與色彩,是屬於原民的當代藝術,對於原民文化沒有連結的創作,即使有豐富的圖騰、符號,也不過流於形式。他說:『(原音)我們依然能夠感受的到,他在追尋或是他在逐漸建構他的脈絡,這個部分也很重要,就是原住民當代的處境,我反而覺得你一開始創作,就職接把圖騰或者是神話歷史,加注在作品裡面這樣子的作品呢?如果這個藝術家他可能沒有真的這麼真實的連結的時候,那個東西就比較淪為形式。』

    王綺穗在個展中,展出一件將素描鑲嵌於類似樹脂的材質中的作品,靈感是源自於在北歐參觀時,看見遠古時期長毛象被凍結在冰河中的展示。王綺穗認為這與自己追尋血液中原住民基因相同,過去被凍結了,直到被自己發現的那一天,運用自己藝術創作的能力,正式展現在眾人的面前。透過個展,王綺穗除了以視覺感知為樣態,探討時間、影像、本體與記憶之間的疊合關係外,也從將自己所經歷的原住民認同與探索過程,透過作品展現在觀眾面前。

    (圖片來源:Alian新聞特約記者Yawei 攝)